中药材槐角

时间:2018-10-09 17:40:25 来源:Zack8作者:槐角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槐角

拼音Huái Jiǎo

别名槐实(《本经》),槐子(陶弘景),槐豆(《本原始》),槐连灯、九连灯、天豆(《河南册》),槐连豆(《册》)。

出处《本备要》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果实。冬至后,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柄等杂质,晒干。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产,主产河北、山东、江苏、辽宁等地。

荚果呈圆柱形,有时弯曲,种子间缢缩成连珠状,长1~6厘米,直径0.6~1厘米。表面绿色、棕色至棕色,一侧边缘背缝线色。顶端有突起的残留柱基;基部常有果柄。果质柔彰(而粘,干后皱缩。气微弱,焦样;味微苦。内有种子1~6枚。种子肾形,长8~10毫米,宽5~8毫米,厚约5毫米。表面光滑,棕色至棕色,一侧有椭圆形的种脐,旁有圆形的珠孔,另一旁有略突起的种脊。种皮革质,子叶2片,绿色,嚼之有豆腥气以肥大、角长、绿色、充实饱满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9个酮类和异酮类化合物,其中有染料木素、槐属甙、槐属双甙、山柰酚甙-C、槐属酮甙和芸香甙、芸香甙的含量很高,幼果中达46%。槐属甙含量为1.5~2.0%.槐属酮甙含量为0.8%。另含槐0.4%。

种子含9.9%。游离或结合的脂肪酸中,酸为22.3%,亚酸为53%,亚麻酸为12%。

作用①升作用

家兔注射槐角浸膏后1小时升高,同时出现尿,但此反应仅为一时注射后1日即恢复

②抗菌作用

槐角含有杀苗物质,能对抗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

槐豆仁及槐豆仁连皮制成浸膏,于家兔皮下注射,可使红细胞减少,后者尤甚,说明槐角中含有一种破坏红细胞的物质。槐角浸膏注射于青蛙、蜥蝎及鼠结果皆中毒致死,足以说明槐角有毒。槐树种子提取液能使兔、猪、人的红细胞凝集,种子、荚、果均含有抗A、抗B、抗H凝集素。另据苏联介绍槐树的、果、叶各部分酊剂毒不大,小剂量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兴奋呼吸,轻度降低压;大剂量可抑制某些反射机能。

炮制蜜槐角:先取槐角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喷入蜜,再炒至外皮光亮、不粘为度,取出放凉。(每槐角100,用炼蜂蜜5)槐角炭:将净槐角置锅内,文火炒至外表呈焦色,内呈老色为度,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槐子),铜锤锤之令破,用乌牛乳浸一宿,蒸过用。"

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酸咸,无毒。"

③《本蒙筌》:"味苦辛咸,气寒,无毒。"

归经入肝、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解》:"入心、肝、大肠三经。"

②《本经疏》:"入、足阳明,兼入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清,润肝,凉,止。治肠风泻,痔,崩漏,淋,痢,心,风眩欲倒,阴疮湿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

②《别录》:"堕胎。"

③《本拾遗》:"杀虫去风,明目泪,脑心风烦,风眩欲倒,心吐涎如醉,漾漾如船上者。"

④《日华子本》:"治丈夫女人阴疮湿。"

⑤李杲:"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

⑥《滇南本》:"止散疽。""治五痔肠风下,赤泻痢疾。"

⑦《会约医镜》:"清心、、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

⑧《本求原》:"槐角润肝养。治疳,疔,痢,崩;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2~5;或入丸,散;嫩角捣汁用。外用:烧存研末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①《本经集注》:"景天为之使。"

②《本经疏》:"病人虚寒,脾胃作泄及阴虚而非实者,外证似同,内因实异,即不宜服。"

③《本经逢原》):"胃虚食少及孕妇勿服。"

复方①治五种肠风泻,粪前有名外痔,粪后有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如奶名举痔,上有孔名瘘,并皆治之:槐角(去枝炒)一,地榆、当归(酒浸一宿,焙)、防风(去芦)、芩。枳壳(去穰,麸炒)各半。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坎下,不拘时候。(《局方》槐角丸)

②治妇人崩淋下:槐角子八两(酒洗,炒),丹参四两(拌,炒),香附二两(童便浸,炒)。共为末,饴为丸,梧子大。每早雕五,米下。(《陈氏产宝》)

③治淋并妇人崩漏不止:槐子(炒),管仲(炒)各等分。共为末。每服五,用酽一钟煎,滚三、五沸,去渣温服。(《良朋汇集》槐子散)

④治小便尿:槐角子三前,茯苓、木通各二,甘七分。煎服。(《杨氏简易方》)

⑤治赤痢毒:槐角子四两(酒洗,炒),二两(炒),木香五(焙)。共为末。每早服二调下。(《本汇言》)

⑥治吐、咯、呕、唾,或鼻衄、齿衄、舌衄、耳衄:槐角子八两,麦门冬(去心)五两。用净十大碗,煎汁十五碗,火熬膏。每早午晚各服三大匙,下。(《本汇言》)

⑦治脱肛:槐;槐角。上二味等分,炒香,为细末。用羊,炙熟食之,以酒送下,或以猪膘去皮,蘸炙服。(《百一选方》)

⑧治阴疝肿缩:槐子(炒)一两。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服。(《圣济总录》槐子丸)

⑨治眼目睹:槐子、连(去须)各二两。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温浆下二十丸,夜临卧再服。(《圣惠方》明目槐子丸)

⑩治烫伤:槐角子烧存,用麻调敷患处。(《验方选集》)

各家论述①《本经疏》:"槐实,其主五内邪气者,乃邪实也:唾涎多者,脾胃也;伤绝之病,其;五痔由于大肠火,火疮,乃为火伤;妇人乳瘕,肝家气结所成;子藏急,由于火。槐为苦寒纯阴之,为凉要品,故能除一切,散一切结,清一切火,如上诸病,莫不由斯三者而成,故悉主之。"

②《本经逢原》:"槐者,益肾清火,与柏同类异治。盖柏专滋肾经,此则专滋肾家津枯。观《本经》主治,皆脾胃,阴津不足之病。止涎唾,肾司闭藏之职也。下焦痔瘘肠风,风便,年久不止者,用此一味熬膏,炼蜜收服。妇人乳瘕,子藏急,皆肝家熟之患,用以清,诸证自安。上皆指槐角而言,其角中核子,专主明目。久服须发不,益肾之功可知。"

③《本求真》:"槐角,所云能疏肝经风者,非是具有表,得此则疏,实因除而风自息之意。凡所著治功,多有如此立说,不可不细体会而详究耳。"

摘录《大辞典》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