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煮饭含更多砒霜?四个真相你必须了解

时间:2018-09-08 17:56:02 来源:51养生网作者:大米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问:平时你怎么蒸米

答:洗米、加适量、电煲自动蒸熟即可。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蒸米的。然而,近日一档BBC节目所做的食物实验,引发了不少中国网友的议。网友将该节目实验结果总结为“BBC警告:中国人最常用的煮方法,竟会进更多砒霜”!

蒸米

事实果真如此吗?

BBC:中国人最常用的煮方法砷残留更多

BBC的节目《相信我,我是医生》请专家探讨了对食物安全疑虑。来自北尔兰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的安迪·马哈尔格教授在节目比较了三种煮方法

两杯煮一杯米,把与米留在锅里,直到所有分干透。这是我们中国人最常见的一种煮方式

五杯煮一杯米,米煮好后,把多余的分倒掉。

将一杯米用浸泡过夜,到第二天把倒掉,然后用第二种方法煮熟。

这一实验得出的结果十分惊人。

第一种方法煮熟的米中,砷残留物最多。相比之下,第二种方法煮熟的米,砷残留物减少至43%。而最后一种方法煮出来的米,砷残留物减少至18%。

那么,事实上,真的如网友所总结的“中国人的烹饪方法,让你了更多的砒霜”吗?

专家认为,虽然BBC节目中所做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来说是合理的,但网友的这一总结却有些过于“耸人听闻”。

真相一:砷≠砒霜

专家介绍,砷不是人体所需的元素。有机砷对人体毒很小,而无机砷则毒较大。砒霜只是无机砷的一种,网贴标题中的“砒霜”,是人们的俗称,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用它来代表无机砷。

砷≠砒霜

真相二:砷只要不过量,就无需恐惧

“大米里面含砷是很正常的,自然环境里就有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主任卞华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或多或少含有砷,稻对砷有特殊的偏好,在生长过程中会对砷进行富集,作为稻的果实,大米含砷并非一国独有的现象

砷是一种对人体有害元素,无机砷则是公认的“第一类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无机砷对人的“安全上限”:每天每千克体重的摄入量不超过2微克。例如一个60公的人,每天摄入量不应超过0.12毫克。当砷的摄入量在这个值以下时,不会观察异常,产生的风险小到可以忽略。

而根据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标准(GB2762—2012)规定,每千克大米中无机砷含量不超过200微克。“大米中的砷含量只要没有超过这个安全值上限,在这个范围之内食用就不要纠结那么多!”卞华伟指出,进入大米后的砷是很难析出的,清洗作用并没有实验中那么大。

砷只要不过量,就无需恐惧

真相三:稻米本身具有富集砷的能力

安全的大米”不是“绝对不含砷”的大米,而是“砷含量低于某个安全限”的大米。

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的真相》作者,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认为,BBC节目中所介绍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说是合理的。第一种煮法,大米中的所有砷都保留在米中;第二种,经过煮时的高温浸取,相当一部分砷进入了米中,随着丢弃米而被除去;第三种是在常温下长时间浸取,也会有一部分砷进入中而被除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砷进入中的同时,也会有许多营养成分(比如可溶维生素)进入中。在去掉砷的同时,这部分营养成分也被去掉了。

稻米本身具有富集砷的能力

大量摄入无机砷会急中毒,长期少量地摄入也会有致癌风险。但是在自然界的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砷。而稻在生长过程中会起到富集砷的作用。所以,在我们每天摄入的含微量元素食物中,大米是无机砷的重要来源。

因为砷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而稻又天生就具有富集砷的能力,所以大米存在砷也就是很难避免的事情。

安全的大米”不是“绝对不含砷”的大米,而只能是“砷含量低于某个安全限”的大米。

稻米本身具有富集砷的能力

真相四:符合标准的大米,无论何种方式煮,砷都不会更多

云无心表示,如果大米中的无机砷含量符合国家标准,那么不管用那种煮方式,米中的无机砷也不会变得更多——也就是说,对健康危害也小到可以忽略。

当然,如果你不怕麻烦,不在乎去掉砷的同时去掉一些营养成分,也不在乎后两种方式煮出来的是不是好,那么也可以采取那两种方式来煮,从而把本来就很低的“砷风险”进一步降低。

符合标准的大米,无论何种方式煮,砷都不会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