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不如这样饮食养生

时间:2018-08-30 13:30:54 来源:大众卫生报作者:香薷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天凉好个”。入后,不仅天气逐渐凉爽舒适起来,而且天还是饱口福的好时节,比如民间就有“膘”的说法。此时,家里的长辈们会准备各种好的,比如各种各样的炖(鸡、鸭、排骨)、饺子等。

膘”是一种古老的风俗,主要是因为过去的人们在炎又没有空调夏季里,通常会食不甘味,没有食欲体重也会随之变轻,且老百姓平时生活不富裕,所以会借着节日节气点好的。但在现代,显然不太适宜。很多人在夏天吹着空调,喝着冷饮宵夜不断,体重不降反升,且经过炎夏,湿积存于体内,脾胃最弱的时候,如果还采取以贴膘,尤其过多食用这些食物,无异于火上浇

那么,现在人们在天应该怎样饮食养生呢?

四季滋补原则是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要平补,冬要温补。初时需要以淡补为主。所谓淡补是指补而不腻,即食用一些清、利湿、健脾食物。这样一方面可使体内湿之邪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可调理脾胃,为中晚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

首先,食用祛湿食物,比如最常用的香薷。《本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在我国民间,也有香薷习俗。用10克香薷,5克扁豆,5克厚朴放在锅里,加入大半锅,大火熬开,小火再熬15分钟,冷却后调入蜂蜜即可。厚朴下气,湿,消胀,扁豆健脾化湿,在天气依然湿初,为家人朋友送一杯香薷饮,让古老的滋味化解“老虎”之苦。

其次,多食健脾胃食物,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非常著名的健脾食——茯苓。《神农本经》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身,不饥延年”。入后,不妨食用茯苓,即15克茯苓,100克粳米,大火熬开,小火熬至米烂,此外还可加入少许芡实、山、赤小豆等健脾益胃的食。

再次,忌食生冷食物。《法天生意》说“后十日,瓜宜少食”。入后,阳气已经开始收敛,此时还太多阴寒食物容易损伤脾阳,所以要开始少食西瓜等寒冷瓜果,更不要喝冷饮了。

(长沙市中医医院国家二级营养师-唐吉)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