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法烹制美食必看,清代这本食单,记录326种南北菜肴详细做法

时间:2018-08-14 13:07:18 来源:国学小儒童作者:袁枚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是一种享受,一出娘胎就会的技能,但“好”“讲究”却是一门学问,并非所有人都能把到嘴的美味佳肴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更别说提起笔来写。写出来能让人读后津津有味、唇齿生香、直流,这是美食家的最高境界。

清代袁枚著的《随园食单》就是属于典型的文人谱,能够看出袁枚是一位懂、会、又能写的高

《随园食单》清袁枚

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不仅是乾隆、嘉庆年间才子、坛盟主,与纪晓岚素有“北纪南袁”之称。他还是一位美食家,袁枚,也懂得,曾经写过一本《随园食单》。是袁枚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326种南北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一本缩小版的中国古代饮食百科全。是提高烹饪技术、研究传统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史籍,自问世以来,这部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英、法、日等大语种均有译本。

《随园食单》文字简单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有趣的是,作者还将某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写了出来,实在是一本美食家的必读之

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族有鳞单 、族无鳞单、杂素单、小单、点心单、单和酒单十四个方面。

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剩余篇幅详细记述了 326种南北点、美酒名,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大而至于山珍海味,小而至于一,无所不,真是味兼南北,香满四座。

共十九条,对配制肴的佐料、洗刷、调剂、配搭、独用(如螃蟹、羊腥膻之类)、火候、洁净等,提出了全面严格要求。如“洁净”就说:“切葱之刀不可以切笋;捣椒(椒)之臼不可以捣粉。闻有抹布之气者,由其布之不洁也;闻有砧板之气者,由其板之不净也。” 火候方面,谈到武(急)火、文火、先武火而后用文火等,还提醒人们“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火息再烧则走而味失。”

例:

例:

例:

例:

例: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曾写一官员因居丧守制不茹荤,但对酒席中珍馐美味,却馋得垂涎欲滴,便趁别人酒酣耳之际,偷偷“夹了一个大园子”吞下肚去。此“园子”如何制作?味道如何?作者没做确切的解释。但吴敬梓的同时代人袁枚就有明确回答。

袁介绍“园”是将其捶烂(原注:“捶不可过细,恐失真味”),用芡粉、大(不用),加葱、姜汁搅匀成团,然后在滚中煮熟,捞出再放入鸡、紫中,味极鲜美。

例:

例:

例:

例:

例:

袁枚不善饮,他记述的只有兰陵酒等16种,颇推崇山西汾酒,说“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中之至狠者”,同时肯定其“驱风寒,消积滞”的作用

其实袁枚只能说是一名美食家,而不能说是烹饪家,他本人并不会厨艺,但他有三好:

第一,厨房,每次去别人家做客,肯定会跑到别人家厨房逛上一圈,看看人家厨子是怎么的,一边看一边记,如“鳆炒薄片甚佳,杨中丞家削片入鸡豆腐中,号称鳆豆腐。”

第二:收集食谱,跟苏轼一比,袁枚幸福太多,每天自己游山,到一个地方就搜罗当地好的。去海州到了好的“芙蓉豆腐”,缠着店主“可否将食谱授我?”店主和他打趣说要他三折方肯传授。结果,袁枚真的下席三鞠躬后得到了这道做法。当时有人写了一首他: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祈尤似易调,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一折

第三:拜访名厨,“闻说名厨,吾必访之。”

所以,袁枚虽以耳闻写《随园食单》,但像他这样边走边、边边记,以随笔的形式写下了这本被誉为“中华食经”的《随园食单》。袁枚活了83岁,这部《随园食单》在科学养生上,倒是颇有可取的。

注:根据阅读好,《随园食单》有原版、漫画版、彩色插图版可选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