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了,关于北京冬天的回忆,
如今忆起,全是暖意,
那些关于冬天很寒冷的记忆,
都被这一颗大白菜化解了,
这么多年过去,北京人依然记得每一年,
这一季的“冬储大白菜”
七八十年代的北京,每年冬季到来之前,
排队购买冬储大白菜是北京一景。
大白菜是关系到北京人一个冬天的温饱。
由于当时的生活条件有限,
整个冬季伙食的蔬菜基本以吃白菜为主。
什么熬白菜、炖白菜、醋熘白菜、
炒白菜丝儿、白菜馅饺子等,
所以有些人曾戏称北京的平民百姓是“大白菜脑袋”。
排队购买冬储大白菜虽然这样的“全民运动”
只不过是旧时光的“回忆”,
但依然挡不住北京人对这个当家菜的惦记和情有独钟。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冬天气候干燥,滋益阴精是冬季养生的重要内容。
别看单一的大白菜,却有着千变万化的吃法。
特别是冬季常吃的熬白菜,
要真正熬好白菜还真不容易。严寒的冬季,
如果喝上可口的热乎乎熬白菜汤,
驱寒顺气也算一种享受吧。
一直大白菜都被人认为是“平民”菜
其实并不是哦。
慈禧太后与熬的“开水白菜”
你能想象不辣的川菜是怎样的口感吗?
经过五小时熬制烹调的“开水白菜”,
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尽显制汤功夫。
成菜后,汤醇淡素雅,清澈见底,
而菜色泽嫩绿,形态完美。
无怪乎这道美食能成为当年慈禧最爱的料理之一。
慈禧与大白菜汤
相传慈禧太后在病入膏肓时高烧不退,
深懂药食同源的慈禧太后,在了解到“将大白菜熬汤内服,
能减少痰液分泌,止咳嗽,
对高热不退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和扶正药效”之后
便一直靠着白菜汤维持奄奄一息的生命。
既然大白菜是平民百姓常食之菜,
民间普通家庭中就不乏烹制大白菜的高手。
说到熬白菜,不少人首先对白菜品种先挑剔,
什么“白口菜”、“青口菜”等,
为不同白菜品种熬熟的白菜汤滋味儿是不同的。
既然在口味上爱好不一,所以就各取所需。
记得小时候我最爱吃的是我姥姥做的熬白菜。
白水放上葱姜,几片五花肉熬几分钟后,
加加入白菜,虾仁儿,豆腐,熬熟,
切点香菜,淋点香油。味美!真是好吃不贵。
白菜和豆腐堪称绝配,
豆腐中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白菜中有高纤维,放在一起熬吃后助消化,通肠胃。
我十分钦佩北京人苦中找乐的劲头儿,
没有虾仁放点虾米皮,味也很鲜。
门城地区的人们,在熬好的白菜上面再放点京西特产炸咯吱。
吃的时候,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耳朵听着也是一种乐趣。
那时妈妈也学着姥姥的办法经常用白菜叶来作为炖肉的配菜。
把大白菜炖煮,菜叶吸收了肉汁的味道,
使原本清甜的菜汤更加有肥厚的味道。
要是有路子再买上一些粉条,那这“盘” 菜就会升级成“盆”菜,
足够一家大小吃到肚歪。或者用肉馅儿汆丸子,
放上嫩菜叶,连汤带菜,暖心暖胃。
别看清汤如水儿的熬白菜,
你要是熬不出老北京人爱吃爱喝的那种味美宜人的白菜汤来,
人们就觉得不够味儿。
从老北京的文人墨客到劳动人民家庭的人们,
在吃喝熬白菜上还都有个“穷讲究”。
必须是有肥肉片儿+豆腐熬白菜,或是汆丸子熬白菜,
这才是具有独特的老北京熬白菜的风味儿,
从小到大我们都爱吃姥姥和妈妈做的熬白菜。
三、四十年过去了
“再也吃不着我姥姥做的熬白菜了!”
尤其是姥姥搅拌肉馅和配料上似乎有自己诀窍,
那熬熟的丸子吃在嘴里口感和香味儿都使你感到一个“爽”,
一辈子也忘不了。
平民百姓常食的熬白菜你还真不能小看,
老北京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
大概要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关于白菜的旧故事已经成为历史,
新的故事还会承载着这个城市
最温馨的记忆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
图文修改编排:赤耳
来源:老北京城,新丰台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若信息有误,请以官方为准;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