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食,就是做良心

时间:2018-07-20 13:35:46 来源:隐藏菜单作者:馄饨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一碗温柔的眷恋

“啊要啊?”这是一句独属于南京人的暗号级问候语。几乎所有南京人的童年记忆,都和那一碗“柴火馄饨”牵扯不清,而南京方言里更有一个词就叫——喝(ho)馄饨。

▲一碗腾腾的小馄饨喝下去,南京人的胃舒服了,心也敞亮了。

又见炊烟柴火馄饨,是老两口坚持了33年的老铺子。沿着石板路,从老门东走到三条营的巷子尽,就能看见它。简陋的屋棚,烧得正旺的柴火灶台,和袅袅升起的阵阵炊烟。

底微微泛,饱满的小馄饨拖着“裙”挤在碗中央,再撒上一小撮细碎的葱,好

一对认真生活的老夫妻

“馄饨的馅选用最好的前,肥比例3:7,必须新鲜的,肥不能多,都要用骨熬出来的骨。”

“你想做得长一点,只有做得好,货真价实,人家才来。”

▲馄饨皮薄而不失韧劲儿,馅咸甜适中有弹

尹爷爷嘴上说着,上一挑一捻,一排小馄饨就整整齐齐地码在了盘子里。约莫60多岁的王奶奶在灶台前忙活着,大瓷碗一溜排开,盛,下馄饨,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店主是一对老夫妻丈夫姓尹,年近70,有着一发与和善的容,乍一看,很像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而王奶奶的父母都是做馄饨生意的,所以年轻的时候一直给父母打下。从1985年开始,夫妻俩正式经营起了自己的馄饨生意。

▲无论什么时候,出现在食客面前的尹爷爷总是面带容,堪称“亲切版宫崎骏”。

33年下来,从一个小小的露天摊“变身”为有门脸的小店;煮馄饨的煤球变成了煤气;一碗小馄饨的价格也从1毛、2毛涨到了如今的6元,馄饨店一路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

唯一不变的,是爷爷奶奶一直以来的用心,以及柴火馄饨独有的香气。

尹爷爷开心地说:“我的愿望就是能一直做下去,让食客们好好,天天长。”

味道是心中固守的乡愁

因为老门东内区域不可以生明火,而其他店铺的价格又高,所以经常来喝馄饨的农民工们就找尹爷爷商量:“老爷子,您这儿能做点普通吗?这样我们日常也有个固定的地方东西了。”

▲尹爷爷说:“一辈子都过下来了,总想让别人说声‘好’吧。”

心的尹爷爷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而且只收成本价:“就是多做些嘛,又不是很麻烦!”

在这钢森林一般的繁华都市中,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帮他们解决温饱,是平凡的幸福,和不一样的温度

又见炊烟

王奶奶说,这家小店原本开在中华门的城门底下,这几年老门东发展迅速,旅游区迅速扩大,当年那些老旧的居民区大多搬迁到了别处,自家小店也有一段时间被尘封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加上这一行的苛刻条件和微薄利润,让许多想要开店的年轻人都望而却步。

但是对于王奶奶来说,因为父母亲就是开馄饨店的,所以从开店之初,她就坚持用柴火煮馄饨,也只有这样一碗气腾腾的柴火馄饨,才能数十年如一日地温暖着她的心。

▲木柴燃烧时会散发出特有的气味,再透过木锅盖上的缝隙,渗入到了食物当中去。

中间,老两口停业休息了几年,可是没想到女婿得了脑溢,卖了一套房子还是不够治病用,于是王奶奶决定,在老门东重开馄饨店,贴补家用。

小店取名“又见炊烟”,只是如今物是人非,不知还能不能唤醒,当年曾经跑到城门底下去喝过小馄饨的那些味蕾和记忆

▲说起店名“又见炊烟”的来历,以及可能面临的又一次搬迁,尹爷爷倒还是当年那副最本真、最淳朴的模样。灶台里的炉火也依旧烈,温暖如初。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