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21 22:18:11 来源:漫成都作者:成都点击:
玉沙路有家谭素面,老板是77岁的谭大爷。
店门既不精致也不苍蝇,地段也并不算好,生意也只能算的上略有盈余,但基本上都是回头客。开业六年,谭素面成为很多爱面之人的珍藏,如果不是成都“吃面第一人”汪军介绍,我们还真是要错过它。
汪军,酷爱吃面,经常每天三顿都是面,最多一次一天吃了九碗。据他自己粗略统计,成都大概有一万三千多家面馆,名气大的口碑远播的,他几乎都吃了个遍。不仅吃,碰到好吃有故事的,还要写下来,被朋友称作“成都吃面第一人”,绝不是虚的。
遇到谭素面,汪军说,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后厨比星级酒店还干净,材料是全国各地精挑细选最好的,连面条机都是自己购买自己做,这走火入魔的做法,成都绝对找不到第二家!”这是汪军对谭素面的评价,也是他觉得成都最能让人放心的一碗面。
旅游度假开面馆都不误
前几天,汪军又去了次谭素面,谭大爷和老伴刚从美国旅游回来,汪军好久没来吃,还怪想的。谭大爷一看汪军来了很是高兴,连忙问:老规矩?然后扭头就进了后厨。
300多平米的店,可以同时容纳40-50位,但偌大一个店居然没有一个服务员!虽然侄儿常来帮忙,但生意主要还是由他和老伴来操持,而且两人都是七旬老人。
偌大的面馆,没有服务员
老食客来了,通常都会主动走进后厨说自己要吃什么,因为忙起来的时候正厅是没有人接待的,以至于很多人初次进店时无人搭理,瞅着正在吃面的人就问:面咋点呢?
在谭大爷心里,只要面做得好,其它都是小事。比如,谭大爷很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文殊院附近的僧人都是谭素面的固定食客,几乎每天中午都能看到馆子里有僧人青袍素履,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素面的场景。
一位僧人在谭素面吃面
发现谭素面也是偶然。今年4月,汪军在某点评网站上搜到了这家面,几乎没有差评。“当时感觉生意应该不是很好,但是没差评,我的兴趣就被勾起来了。”去到谭素面后,自然是谭大爷招待的汪军,吃完最后一口,汪军索性就坐在座位上,一直等着谭大爷忙完。“之后,我们进行了一场深谈。”
要说起谭大爷开面馆,还要从他的家庭说起。谭大爷本名谭春发,是地道老成都,爷爷和父亲都是厨师,1956年公私合营前,东门大桥桥头的德食面馆就是谭家的。谭春发长大后,虽然响应号召应征入了伍,但是他对餐饮一直有股执念。
所以退休后,谭大爷第一件事就是花了九年时间来自学攻读餐饮、营养学方面的书籍。谭素面后厨的墙壁上,都是谭大爷总结的心得、写的诗、以及自创的顺口溜。“人老了记忆力不行,写墙上加深印象,每天念。”
谭春发指着墙上他亲手写的心得、诗、顺口溜,如此敬业的精神令人十分佩服。
租到店面后,谭大爷自己找厂家改装、定制了压面机,成都一般馆子压三四次就成面了,谭大爷每次都会压十三四遍。而为了挑选自己满意的佐料,他更是花费心血比较无数,最后跑到了贵州鸡爪村找到了香辣的鸡爪椒。
谭大爷专门跑到贵州鸡爪村采购的鸡爪椒
谭大爷自己找厂家改装、定制的压面机
至于面粉,他甚至跑了全国五个省进行采购比较,最终找到了每100g都高于其它面粉所含蛋白质4.1%的河南新丰镇面粉。他研究的地步还延伸到了多少两面搭配多少绍子,才能呈现最佳的口感。
而且,谭大爷还推行素面与粑粑菜搭配的吃法,解油刮腻,吃完喝口面汤,原汤化原食。也正是因为如此,谭素面才能做出酸甜苦辣咸五位调和的中庸味道。
谭素面的辣椒油,是用贵州鸡爪村产的鸡爪椒特制而成,香而不辣。
从压面到拌料,谭大爷每件事都亲力亲为。
谭大爷对于料羹的配比,早已熟稔在心
“兴趣爱好支撑着,有点苦累也快乐。”这是谭大爷经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如今,谭大爷的面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生产,3两4的面,固定量的调羹。“如果没有标准化,肯定搞不赢。”
背后有这样的故事,难怪连成都吃面第一人都为其痴迷不已,而能在他心目中排上位置的面,故事自然个个精彩。
成都吃面第一人
“成都的面,其实就是素椒炸酱,现在分为新派老派,老派杂酱面有蒜水,麻酱,新派不放,各有千秋......”
“成都大概有一万三千多家面,其中一万多家都是为了谋生,没什么特别的......”
“家常味是我最喜欢的一家面,刘婆婆当年创的记录,是一天卖了2000多碗......”
“东安南路上的弓长言己鳝鱼面号称成都面条的爱马仕,贵是贵了点,但真不错.........”
“豌杂面不是成都的,近几年才进来,火的不得行......”
“熊姐大碗面也是个传奇,当时店门口有个扫地的工人发牢骚,说人家卖一天顶我一年,我就笑着说:那你也做面噻......”
从空军退役,现在从事生态农业的汪军,一说起成都的面就停不下来。从北门讲到南门,从春熙路讲到居民楼,从玉林讲到神仙树,似乎没有他不知道的面馆。而且,不仅吃,碰到好吃有故事的面馆他还要写下来。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面的积淀,到头来也是成都文化的积淀。“越是探寻它的变化、新旧。迭代,就越能观察到表面是面,背后,却是成都的生活。”
“老板不喜欢连锁开分店,就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曾有一家面馆的老板就拒绝别人帮他宣传:‘不要拍,我不需要宣传,对不起,人家喜欢宣传是人家的是事,我不喜欢。’周末不开,节假日不开,一天就做一点,面对客人有可能态度还不好,爱吃不吃。这是成都的文化,也不只局限于面。”
汪军心里有一个排行榜,好吃的面在他这里都是有标准,也绝非其他平台的十大,或者五十大排行榜之类。
“佐料要舍得买好的,不能偷工减料;火候,煮久了,很趴,不得行;再就是绍子,香料,每个人的秘方了;这种结合在一起才是一碗好面。”
汪军认为,面好吃的点,其实都是大同小异,“要么他的海椒特别香,要么他的花椒特别香,要么就是他的面的搭配很创新,给人耳目一新,好吃的面都有他的细节在里头。”
一个是品质,一个是健康,一个就是故事。正是这三点,才让汪军洋洋洒洒写了百余家面馆。
“写了100多家,感觉写到极限了。成都好吃的面不得好多,一万多家面馆都是为了谋生。”有趣,独特,是汪军写面的初衷。毕竟,汪军自己也是拜过师傅开过面馆的人。
2009年,汪军在华阳开了间面馆,师承家常面。请了两位师傅,两个小工,汪军翘起二郎腿。“人家说哪有你这样开面的,开面的都是亲力亲为,因为自己喜欢才开面,都要你自己亲手来做。”所有挣的钱都给了员工,很多朋友来也免费吃,经营不善,后来就不做了。
如今,经常有外地的人加汪军微信,上来就问他哪里的面好吃。“其实,我也不晓得别人怎么晓得我的。”汪军笑得爽朗。
表面是面
背后却是成都的生活
“成都有联合国授予的美食之都,但这个美食之都居然没有成都的面上全国十大名面榜,这是一件让人很不爽的事情。”在汪军的记忆里,成都面就像川菜,一面一格,多面多味,麻辣鲜香,酸爽顺滑,各有特色。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他推荐的很有特色的成都面,以及很多不为外人知晓的老板传奇。
东方新城广场的“家常味”是成都新派杂酱面的代表,武侯祠东街上的“永记汤圆面馆”是老派杂酱面的翘楚,肖家河的“家常面”则受教于“家常味”的刘婆婆。
肖家河传说中的“板凳面”——“拜居奇味面”始终是成都面客的流连之地;书院西街的“吴记怪味面”三十年巍然屹立;油篓街上的“油篓街素椒杂酱”则是成都时尚区金领白领的食堂。
五里墩支路上的“利生小吃”,简陋的店铺,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吃货,北门大桥上的“北大铺盖面"的确是成都北门面馆的一面旗帜,马家场河边上的“马家场肥肠冒面”独创了一种面食的吃法,还有大石西路上的“鱿鱼面馆”让许多夜游神们口水嘀嗒。
“周琴老面馆”的烧肉面在神仙树一带独领风骚;华兴街上的“自力面店”是两个时代的缩影;东安南路上的“弓长言己鳝鱼面”号称成都面条的“爱马仕”,其实它记录了一个守门老人的传奇。
“华兴煎蛋面”既是两个社会的面食记忆又是一个面种的代言者;文殊院旁的“洞子口张老二凉粉店”不仅卖的是凉粉,他家的甜水面足以成为成都的一张名片。
郭家桥西街上的“陈姐炸酱面”让多少吃客垂涎三尺;成都最早臊子混搭的“全味面”生意依然火爆;“鑫记牛肉面”即便开在龙华北路,也是成都最好吃的牛肉面之一。
九眼桥畔的“莫名堂面庄”总让人欲罢不能;“左撇子私房面”老板规矩不少,脾气却十分近人。“铁门杂酱面”则记录了老少两代人的生活。
林林总总,其中的味道弥漫成都,其中的故事令人回味,其中的文化更让人着迷。
最后,和成都吃面第一人汪军来一次“特别互动”。在哪条街有啥子好吃的面?哪家面味道最巴适?或者你想吃什么面,口味+风格+偏好,快留言告诉我们。“成都吃面第一人”给出最佳指南。
E N D
文:南城
图:曹鸿禹
编辑:棐溪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
月子经典小米粥怎么做 产后恢复小米粥菜谱宝宝辅食自制冰棒 水果酸奶冰快手美味早餐 总有一款是宝宝最爱蒜蓉烤茄子怎么做 在家制作宝宝大人都能吃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