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出童年回忆的老字号——“又一村”蒸包

时间:2018-05-25 10:07:43 来源:老号营作者:包子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又一村”起源于1890年,当时叫“有益村”,是一处由德州顾姓人氏开办的子铺,因顾氏后人多次到不理子铺学艺,“有益村”的子洁优雅,齿留馨香,名闻遐尔。

原清末县令唐叶凤取古“柳暗明又一村”之意,谐“有益村”之音,为子铺题名为 “又一村”。为其取了“天津不理分嗣又一村子铺”的名字。“又一村”子在继承“不理”子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改进发扬。

继顾之后,姜玉山、王凤祥、任万祥、李井等人经营。1933年前后的几个月里,生意萧条,面临倒闭。子铺经理、原天津不理子铺学徒王凤祥、任万祥等人,在吸取天津不理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对子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良,做出的灌形如百菊、嫩面馅、嚼劲好、满口香,以致宾客盈门,名声大振。

1937年日军侵占德州后,又一村倒闭,人员出城逃难。一段时间后,仍在旧城南门里旧址开张营业。而南门外的分号店址和家具被孙姓人家借日伪势力抢占,开设馆。其后又一度倒闭,直到1947年在政府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下,又一村才重新开张营业。

曾有人食后乘雅兴为又一村子题曰:“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藏。外强不必中干鄙,执须防”。道出了人大饱口福的情景。1954年,我国梨园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到德州演出期间,每餐必用“又一村”子。行前,挥毫泼墨,以画相赠。此后,各界知名人士来德州多次到“又一村”以品尝子为事。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经营情况更加良好。1985年在三中全会后,投资130万对其进行扩建,“又一村”建成营业面积2600平方米的四层大楼,百年老店焕然一新,于1986年正式营业,更名为“又一村店”。一楼仍是名,二楼承办宴席,三楼旅客住宿。经过艰苦的创业,曲折的发展,现在的又一村子形成了用半发面、陷内调进香、葱、姜、高等十种佐料精制而成的独特工艺。

德州市又一村店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新的工艺,他们精心推出了灌、牛羊、什锦、三鲜、素等品种,食者莫不赞叹,百年的工艺,百年的锤炼,又一村子已跻身于德州名之前列,声名远播,在饮食业中独树一帜。有本地人曾经说过:“我从小跟随父母亲来‘又一村’子,这个地方不仅让我到熟悉味道的子,更是对童年的追忆。”

1990年又一村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并举办新闻发布会,《经济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相继报道。1991年又一村店被编入《中国名店荟萃》一。2004年5月“又一村蒸”被授予“山东名小”称号。2006年12月19日,又一村子被正式命名为“中华老字号”。

老号营免费为企业宣传,欢迎各企业与之合作;更多中华老字号文化,敬请关注老号营;如有转载,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