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麟 / 故乡的味道

时间:2019-03-07 03:46:47 来源:闽东日报作者:萝卜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某日,看到一幅对联:年年常供家乡物,时时不忘故园情,感觉特亲切,离开家乡十几年,最能引起思乡情绪的要算是故乡的食物了。前段时间胃口不好,不下什么,倒是嘴馋起故乡的萝卜,于是在QQ上写了个信息:“故乡的萝卜啊!”---这句话只有家乡的人才看得懂,果然,心的苏晓(老乡)看见了,特意帮我从家乡捎来了一些萝卜。我如获至宝,小心地在冰箱里保存起来,每天一点,似乎这是从外星来的食物一样。­

每年我都特意几次笋(冬笋太贵就买春笋),并不因为它如何的好营养,只因为它承载了很多山村美好的记忆。而笋在福州的市场上就可以买到,萝卜却无处可买,这让我格外馋它。记得有一次在马尾的市场,偶然看到貌似萝卜的,买回来一尝,又咸又硬,完全不是那味儿,只能扔了。据我所知,似乎其它地方都没有做这样的萝卜的,算是地道的家乡特产了。­

幼年时的家乡是个穷山沟,一年间难得能上几顿,平日里最常的就是地里种的萝卜青,其实在很多在外的老乡眼里,萝卜至今也还是一个不好的记忆---因为小时候确实是怕了!如果我在他们面前说萝卜的好,非得让他们批一顿不可,想想每餐除了这个和青土豆就没什么别的了,一些乡下来镇上学校寄宿的学生,每个星期带一罐萝卜,就是每天配了。我小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态度,每天看到萝卜就没劲,可如今毕竞十几年没到这个了,多年来沉积的关于故乡的记忆也越发让人有种莫名的愁怅,于是便想起一些关于故乡的味道,而故乡的味道中,萝卜的味道最悠长。­

小时候,每到萝卜收成的季节,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煨一次萝卜,算是一年中很重要的一件事。父亲从地里把萝卜收回来,一般都要挑好几担,在小溪里或是一个大木桶里洗干净准备两口大锅及足够的柴火,在锅底加少量,铺上用竹篾编成的网(竹篾的末端要伸出锅外,用来转动防止糊锅底),先一层萝卜一层巴垒上满满的一锅(一般的人家也会装一些芋,红薯之类的进去一并煮),两口锅对扣起来,先用大火猛煮,半天之后,萝卜里的份释放,收缩成大半锅时先取出这些萝卜,再垒上满满的一锅,如法炮制,等到收缩到大半锅时再将前一锅的萝卜加进去,兑成一大锅,然后就用小火一直煨到第二天,此间萝卜由浅棕色到深棕色再变成色,个也收缩变小,锅里的汁都差不多熬干时也就做成了。煮萝卜要一天一夜的时间,这一天的午餐和晚餐甚至第二天的早餐都得另想办法解决,一般只能在炉子里煮生活节奏与平日不同,幼年的我们就觉得特别新鲜。第一锅萝卜煮熟时都会取出一些来先,也让邻里品味一番,这时候的萝卜有一种淡淡的咸味及苦味,味道与成品不同,但风味独特,也很爽口。煮好后的萝卜都会用陶瓮装着,瓮口别上几根竹篾,塞上一团稻,再把陶瓮倒扣在比瓮口稍大一点的陶盆里,陶盆里装上,刚淹过瓮口,这样萝卜便可以保存很久,一直到来年。­

听说现在煮萝卜的人家也已经不多了,田地大多种上了现卖的青,好在老家的市场上还有得买。虽然味道及口感与小时候的略有差别(有的质地比较硬,似乎没有煮到应有的火候,份也比较多----从生意角度讲可能这样在卖的时候也会重一点吧),可不管怎么说,它确是来自故乡的味道啊!­

作者简介

高世麟,祖籍屏南,作品发表于《海峡时报》《华文月刊》《朔风》《乡土作家》《经典短篇阅读》等,随笔作品《说“山居”》入选《2014散文百家精选》。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