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与忌口,建议收藏!

时间:2018-10-16 14:56:39 来源:中药与健康作者:食物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忌口一般是指在疾病治疗注意饮食禁忌,以免影响治疗效果饮食忌口是中医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正如名医张仲景所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关于饮食忌口古人早有论述,《帝内经·灵枢·五味》就提出有关饮食的五禁忌问题:“肝病禁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病忌苦、肾病忌甘苦”,明确地提出了饮食禁忌;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亦指出:“饮食不节,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在合理用治病的同时,必须注意饮食与忌口问题科学合理的饮食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食物分类

根据食物味,中医把食物大体分为3类。第一类温:葱、蒜、韭、羊、鹿、面粉、红、饴椒、姜、鲫鳝等;第二类平:粳米、玉米、扁豆、豌豆、豇豆、生、香菇、丝瓜、乌骨鸡、、鲤芝麻、大枣、蜂蜜木耳、鸽子、鹌鹑等;第三类寒凉:大米、粟米、冰豆腐、菠、苋、竹笋、紫瓜、冬瓜西瓜、藕、萝卜、荸荠、梨、柿、、鸭、鳖、蟹、河蚌、田螺等。根据食物味,指导合理用,注重适当饮食禁忌,有助于疾病恢复

饮食禁忌

根据疾病质和特点时一般忌食生冷、腻、腥膻、有刺激食物。根据病情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病应忌食辛食物;寒病,应忌食生冷食物;肾病肿患者应忌食、酸太过的刺激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蟹等腥膻发物;肝阳上亢者应忌食椒、大蒜、酒等辛助阳之品。因此,医生治疗疾病的同时,应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饮食与忌口原则

因人而食

1.体质偏实者

即邪有余的体质,如湿质、痰湿质、瘀质,饮食上不宜过度补充营养,尤其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可以多进食富含膳食纤维食物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并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体质偏虚者

体质偏虚根据阴阳理论可分为偏阴虚、偏阳虚体质。阴虚体质宜养阴生津,不宜进食伤阴的食物,如椒、姜、葱、蒜等辛刺激之物。阳虚体质宜温阳散寒,不宜进食寒凉、生冷食物

3.小儿及老年人

小儿“脾常不足”是指小儿脾胃薄弱,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若喂养不当或饮食失节,易导致脾胃疾病,故应进食消化食物。老年人腑功能衰退、化源不足,故应以温软熟的食物为主,清淡饮食,忌食硬生冷的食物

4.

由于一生经历经、带、胎、产、哺乳等特殊时期,故饮食禁忌更为重要。在经期,要慎食生冷、辛之物,以免过度收缩引起经;体虚者应注意在经后食用大枣、红等温食品,忌食寒凉食物与辛食物孕期,则应注意食物多样化,营养均衡,适食多餐,忌食过咸、过甜、辛腻、刺激等食物哺乳期,除补气养之外,应注意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摄入,以保证母乳中的营养

因时而食

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的理论,饮食调养也要顺应四时之变。

春季:春主生发,肝胆气旺,脾胃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护阳保肝,增补脾气饮食上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甘味气柔和,可使肝气柔和地生发,另一方面甘味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因此,春日应少食酸味食品,多甘甜之物,不宜腻辛食物,以免内生火

夏季:夏主生长,多邪挟湿,脾胃受困,运化功能减退,故食宜清解暑,益气生津,长夏并宜清暑利湿。《孙真人卫生注释》言“三伏天,食物尤要淡味节减,使脾胃易于磨化,则腹疾不生”,也就是说夏天应多食甘淡、清爽、易消化食物避免腻之物,更不宜贪食生冷。

季:主收敛,气当令,易伤,故食宜滋阴润,味宜减辛增酸,多食百合、蜂蜜、梨、银耳、萝卜等柔润之物,少食辛、辛温大补之品。

冬季:冬主收藏,万物封藏,寒邪正盛,故食宜温散补肾,可多食用、鸽、鹌鹑、海参、韭、胡桃等温食物进行温补和调养,以温养全身、增强体质提高防寒能力

因地而食

由于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的差异,地域因素对人体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地处温地区的人在夏季,不宜多食椒、羊、酒、肥等辛、助火、补阳之类食物;地处高寒、寒湿地区的人在冬季则不宜多食苦瓜冷饮冬瓜等寒凉质的食物,以防伤阳助寒。

综上所述,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饮食与忌口,能够提高疾病的临疗效,不仅有益于疾病预防,而且能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