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吃甜水面:人生很苦,你要很甜

时间:2018-09-06 02:05:34 来源:王老虎寻鲜记作者:水面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过很多面,但我极了成都的这碗甜面。

碗不大,几条小指粗细的憨厚粗壮的面,粗粗的,带着棱角儿,横七竖八地盘在碗里,嫩中又泛着些微的淡,上面散落着撒着的蒜泥,褐的芝麻酱,红的甜,更红的,搅拌均匀了,一根根面就裹上了浓浓的酱汁儿,染成了红润的条儿,亮的红,那香,也就扑鼻而来了。

到嘴里,欣喜就来了。硬硬的筋道回弹的面,味蕾触到的先是甜,再是香,最后才是麻和,微微的火中却有着丝丝的甜蜜,没有淹没了甜的滋味,甜也没有抢了的风,一切都是刚刚好。充满了甜蜜的感觉。就像一个成都的女子,烈火,日子却过的温柔甜蜜。

下去,甜的甜和的香,椒的麻,芝麻酱的香,蒜泥的生,还有隐隐约约地干果儿的香,混合出特殊的复合香味,就犹如树根盘绕,木节交错般在舌尖接替而来,再接着,所有的味道就汇合在一起,直冲脑门,毛孔尽开,醍醐灌顶般地酣畅淋漓,的让人只想说一声巴适的板哦!

这碗好的面,看似简单,无外乎就是下一碗面,用甜红芝麻酱,椒,生碎,蒜泥等等调味而已,但却实实在在的不好做。

面的面要有嚼,要感脆实回弹筋道的才对。和面时要加一些自贡的巴,增加面的韧,再添一些清,磕几枚鸡子,揉出筋道有嚼劲的面,然后擀的才对,但老虎读过一篇文章,说真正的老式甜面,是要用做饸饹面的方法,也就是用压子把和好的大面团积压出一条条的棍子一样的面条来的,而且老式甜面,里面应该是要加荞麦面的。加了荞麦,面条起来更清爽有劲,而且长力气,说这才是真正的甜面的做法,不过是现在的人不太愿意费这个功夫罢了。

面擀好了,切的粗粗的,抻拉成条,大锅沸,煮到刚断生,捞出来,晾凉,再均匀地刷上一层,来了客人,放到滚中煮一下,拌上调味料就可以了。

而这甜面的调味料就更讲究了,这也是这碗甜面的灵魂所在,必须要用二荆条椒,做出的红,才又香又红,而不椒粉要用茂县的大红袍椒来做,芝麻酱要用芝麻芝麻酱拌匀,一点点调成糊状,这样香气才会更加浓郁香稠,而且以麻调纯芝麻酱的最佳。而最关键的要属复制甜红,要用和红、八角、桂皮、椒、生姜、甘、山奈、小茴香等等十几种香料一起武火冲开,再文火熬煮几个小时才成,棕红透亮,咸中带甜,甜中有鲜,鲜中带香,才是一味好的复制甜红呀。

着这碗甜中有,麻甜香的甜面,突然想起,依稀记得在中读过,有两个人也这碗甜面的。一个是巴金先生,一个是萧军先生。

巴金先生是成都人,这碗面,那是乡情,“先生喜欢北门上的甜面和素面,是挑着担担卖的,做面就在担前两尺不到的木板上揉合面团,分张,做成工艺程度很细致的甜面,调和用成都北门政府街一家酱园铺特作的红、熟子、麻酱、、蒜泥。”

萧军先生也,“你们的甜面我不大理解,你们在面中加红都是甜味,这在我过全国的面食中,也是少见的。甜味中加上椒,这就更奇特了,但是在口里,却很受,好,有回味,别的地方没有这样的做法。”

巴金先生和萧军先生是我喜欢的作家,不仅喜欢他们的作品,而且喜欢他们的做人和骨气,有些历史不便提及,但他们的人生不可谓不坎坷,不可谓不苦难,但苦中能作乐,苦中能坚持真理坚持自我,真的让人敬佩。

人生有时候就是如此,酸甜苦悲欢离合兼而有之,人生不如意也十之八九,就像曾经看到的一段话,“这些年,感觉自己就象一只在窗玻璃前百折不回的苍蝇,放弃或者完成,都倍感力不从心。大多时候,只是顺着生活的惯一味的扑腾来扑腾去,然后眼睁睁的看着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

当时正值抑郁症期间,有苦说不出,跟眼泪一起往肚里吞。脆弱的在周围的人看来都是矫情。突然就心有戚戚焉。人本孤独孤独是人的宿命。我们都是芸芸众生普通大众,人生实苦,但我们没有选择,只有接受并且原谅自己,与生活言和,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些滋味,这才是人生

曾经看过四川一个作家乔瑜的一本,叫《大生活》。一个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城市贫民柳东,无业游民却四处冒充大老板的金东民、守公共厕所的老苏、用钉子下酒的丁爷……他们都信奉一条准则:生活嘛,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他们身处逆境,却时时处处帮助那些比他们更弱小更不幸的人,用他们自已的话来说:“自已过得只比鬼火亮一点,却假装太阳去照别人”。老虎喜欢的就是这种乐观面对生活态度

所以呀,我们要活的像一碗甜面那样,就像有人说的:材质朴实却又用料精致,外在简单却百味杂陈,甜有之,有之,麻、香亦有之。

人生很苦,你,要很甜。

坚持原创美食文章,央视《味道运河》《货传奇》美食顾问,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总策划王老虎与你共同搜寻舌尖上的“鲜”!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