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毒有三种,是疾病的根源,教您灸出健康来!

时间:2018-09-02 22:06:26 来源:养生大全作者:艾灸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转自:公众号“脉脉养生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身体的瘀毒主要分为三大类:瘀湿和食瘀。中医有这样的说法:万病皆生于瘀;人衰老过程就是经络不断瘀过程

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全身瘀大概能达到50%以上,这时候人体开始走向衰老

人之所以部位、患的疾病不同,就是因为不同的地方被瘀塞。瘀还和哮喘、牛皮癣、抑郁疾病、妇科疾病的关联很大;湿和脾胃的功能、肌疾病斑病等关联很大;食瘀和心疾病、胆囊胰疾病、疮疔痈脓类疾病的关联很大。

前人云: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乃五浊气痰滞而成。毒和瘀是人体内的垃圾,时刻都会产生,身体一系列瘀,会使腑功能失调,气不和,浊邪积聚,渐渐积累就变成癌。

如何自查是否有瘀毒

(一)食瘀

发和面部易出

经常有心烦的状况

大便腻,胃腹部胀满;

脸上看上去粗糙不干净,或长横

午后乏力,不休息一会下午就很难受

打鼾、说话、鼻息粗重,屁多。

为何会出现食瘀呢?无非是现代人过于“贪”,伤了肠胃导致体内浊物丛生而成。从人体生理而言,一切不该有的,或者多余的东西皆可致病,所以有句俗话说:病是出来的。

中年人从来就是食瘀的主力,他们经历食物匮乏时期,对食物很偏执,且大都有一些错误健康观念,比如说能就是健康,连得了高压、尿病这样的富贵病都还敢去进补。青年人中食积的情况也愈加增多,因为社会就是宣扬“货无罪”。

(二)湿

五官、四肢浮肿

另外不想动不想说话

嫩、舌边有齿痕;

眼袋重、小便不利、疸、心下满

很渴却不想,或想,喝了却不解渴,还胃腹胀。

现代人听信“八杯排毒理论,其实有些人并不适合,会导致中焦湿囤积不气化,形成湿症;不运动是造成湿的主要原因。另外思虑多也会导致湿毒,所谓思伤脾,脾伤了,液气化能力就弱了;

(三)

瘀产生的原因

一是外伤,比如流产剖腹产

二是受寒或受则行,得寒则凝。食冷饮冰,吹空调冷气,单衣薄裤都是病因。不过邪损伤脉,则脉无以壅遏营液失去运行之道而留止不行,也会成为瘀

三是情绪稳定造成的,若情志郁结,气机不畅,都会造成液运行不畅。

艾灸排三瘀

(一)灸除食瘀

祛食瘀切不可乱用泻和排宿便产品,这样会伤害脾胃和津,过后会更容易便秘。能用泻的只有便秘,这要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

其实排浊物,老祖宗的方法就很有效。而且辩证调理,才是真正的科学疗法。

面红心烦或口干的属于秘;排便困难,胁腹痞的属气秘;阴虚:形体消大便干结如羊粪,晕目眩;虚:大便,面色无华,心悸眩晕。

便秘主要灸天枢、上巨虚、大肠腧、脾俞;如果是秘配曲池,气秘配气海,虚配海,阴虚配三阴交

(二)灸除湿

湿气重的人普遍脾功能不好,食疗稍有不对还会加重脾胃负担。

艾叶有自动找功效艾灸的开郁、补阳气作用,可以速运化湿气,蒸腾湿气,就像太阳蒸发湿气道理是一个样的。

经常艾灸几个健脾祛湿穴位,如脾俞、中脘、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不出2月,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并能提升身体元气。

(三)灸除瘀

艾灸能温通经络、活化瘀,而且人体上自带几个活化瘀的穴位,就类似于当归、益母、田七。它们之间相互衔接,与内存在密切关系

化瘀艾灸要穴:膈腧、海、曲池、三阴交、复溜等。艾灸这几个穴位,利用艾灸的温作用,可以促进周身液循环,活化瘀。

建议:最好就医辨证施治,如果能结合刮痧、拔罐、推拿来进行综合调理效果会更更好!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