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平凉这里的饮食习俗

时间:2018-08-28 07:06:13 来源:平凉故事作者:小麦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饮食以节俭为荣,素食为主,以饱为度,粮多少,味喜酸。农忙一日四餐,即早、晌午、后晌、喝(晚),农闲为三餐,有些地区为两餐。

主食 以小麦为主粮,玉米、糜子、高梁、荞麦、谷子、豆类为杂粮。崇信县解放前,富者以小麦面为主食,穷人糠半年粮,中等之家则小麦面、高粱面、糜谷面兼食。崇信县解放后,逐渐均以小麦面为主食,杂粮兼食。

小麦面以蒸、烙、煮、炸为食。蒸食有馒卷、子、蒸糕、蒸面等。遇红喜事于馒卷顶点一豆粒般红点,或米粒般梅点,如新雪衬梅,来别有风味。烙食有干粮、锅盔、摊、起面(发酵)、死面(不发酵)、烫面、千层等,为干熟食品,也是民间旅带食品炸有糕、麻果子、酥盒子等。用植物为主,次之,故炸食酥而不腻。煮食主要有面条饺。面条乃家常便,每日必餐,品味亦多,有切面、削面、揪面、拉面、挂面、饴铬面等。切面又有细长面、片片面、宽面、韭叶面等。其中以细长面最具特色,细、长而富有筋力,嚼食劲而有味,以碎成荤者称“臊子面”,为待客之上餐。

臊子面

杂粮细做。玉米、糜子面发酵蒸糕,金、酥甜,色味均佳。玉米磨成珍(粒),糜子、谷子碾成米,可煮为米、稀、米,以甜香见长。玉米、荞麦磨面掺少许麦面,做搅团、蘸蒜泥别具风味。荞麦磨面压饴铬、摊馍馍,磨珍(粒)做凉粉,豆子做豆腐脑,新窑特产蚕豆炒、炸为食,寨特产燕麦炒面、酒醅等,独具特色,为传统风味小

小麦面加,调成面团,入反复搓洗,取面筋沉淀,去清成糊状,倒入皮箩中散开,浮于锅中蒸熟的酿皮子,佐以蒜泥、芥末等调料,薄而细柔,酸可口,清香宜人,为境内外人们所喜食。

副食以为主,次之;又以家种为主,野次之。农村用,以生调为多,熟炒较少。生调椒、萝卜、莲瓜、笋予、小葱、香等。以椒为料,拌以熟,味皆酸。腌以青泡腌,品类颇多,为咸酸两味,是越冬主要食。其中生腌莲、韭椒、大蒜、洋姜为多。熟以炒、炸、蒸、焖、烩为主,类以猪为主,配料随季节变化,佐料必备椒、味精、等。

席 乡间凡遇婚、葬等事,通常设席待客,称“席”。即客人到家先,多为馒,少有面条或饴铬;后8人一席谓“八仙并凑”,10人一席谓“十满堂”,南区有6人一席谓“开口席”等。开席先酒,以或面筋切片苫凉,配干果,佐以酒、自制酒或淡;后餐,上大,即各种和面筋,配蒸馍,有8道、10道和12道。海参为的称“海参席’’,鸡的称“鸡肘席”等。80年代后,上席的除猪、鸡外,还有兔肚、海参、鱿和各种菌类食物,罐食品也摆上餐桌,向营养型、膳型发展

饮料 农村中老年人有熬“罐罐”的习惯。即用高10公分、口径3公分、底大口小的砂罐,盛生,入叶,以柴或炭火熬成。赤城、新窑饮“罐罐”人最多,最浓。说可健脾胃、消腹胀、除瘴气,又说可清脑、提神、解困、清心、明目等,有“早晨喝了罐罐,一天精神不困乏”之说。一般清早饮,有的早晚饮。来客必敬。饮酒较为普遍,妇女、少年也渐多能饮者。传统以酒谷米酿造酒,醇清而有营养,冬饮过滤清酒以取暖,夏饮稠酒能消暑

回族饮食与汉族不尽相同。节日、宴请多食糕、麻、馓子、牛羊炒烩面等。禁饮酒,禁食、自死畜禽和未按伊斯兰教信仰宰杀的畜禽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