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面条沿着黄河走

时间:2018-08-20 07:55:56 来源:金融读书会作者:面条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编者语:

小麦早在前丝绸之路时期就从西方传到了中国。在河的上游,中国人发明了面条,之后变成了整个河流域的本命食,后来,面条又沿着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全世界……敬请阅读

四五千年前

当小麦沿着最早的丝绸之路

从西亚传入中国

时间的长流里

面食以其美味

逐渐超越河流域的本命食小米

成为河流域的主食

沿着

从古老厚重的土高原

一路东下

穿过汉的宫阙

穿过唐的盛世

穿过宋的精致

走到平坦的华北平原

如果说

中华民族的文明是河的文明

那么河流域的面条

无疑是中国最丰富、最筋道、最美味

麦子

面粉

揉面

擀面

面条

甘 肃

甘肃

虽不是小麦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但甘肃的面条

最接近面条的原始状态

有丝绸之路一样的气质

兰州牛

在兰州,没有驰名中外的兰州拉面,只有牛面或牛大碗。

兰州牛面,讲究一清二三红四绿五。一清,牛清;二,萝卜片;三红,红;四绿,蒜苗香翠绿;五,用蓬灰和面的面条有淡淡的色。

兰州人说,牛面出了兰州城就不行,最好的牛面店,面随走,中午时分定关门。所以,全国各地数不清的“正宗兰州牛拉面馆”,基本都不正宗。

很多人感叹,只有去了兰州,才知道以前的牛面都了。

庆阳饸饹面

饸饹,以饸饹子压出,细长的圆柱形面条,如一道道光柱,漏入滚沸的锅中,筷子一打,莲般在中散开,故又称为河漏。

庆阳是周兴之地,也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一日三餐,都以面食为主。以前的饸饹子是木所制,操作费力,故饸饹面在庆阳的地位,凌驾于一切面条之上,只有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或有重大事件时,才能一顿饸饹面。

因为庄重,所以庆阳的饸饹面,做到了极致,可浇臊子,可做酸,可浇素,可加炒……无论哪种法,其美味都饶舌三日,经久难忘。

在天,家家户户都有浆缸,浆面是一种最简单最寻常的家常

好不好,全在浆。做浆,要先把在锅里煮一下,煮过的同时倒入浆缸,加一些玉米面,促进发酵。最常见的浆做法,是韭、葱椒一炒,炝上浆,浇面即可食用,酸清香,别有一番风味。

因浆做法简单,且在贫困时期填裹了几代天人的肚子,所以浆面在天人心中,已不仅仅是一碗面这么简单。若自家浆没了,去邻居家随便就能盛一大碗回来,一碗浆面里,满满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陕 西

为一种面条

专门发明一个汉字

大概也只有陕西人了

单凭这一点

陕西就可以自诩“面条之王”了

biangbiang面

有笔划最多的名字,有体量最大的面条,用最大的碗盛。biangbiang面,无疑是陕西面条界的翘楚。

中国汉字中,没有发音为biang的字,biangbiang面长大的陕西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自己发明了biang字,成为笔划最多的汉字。

关于biangbiang面之名的由来,大致有两种。一说因做面过程中,有biangbiang之声;一说是过程中,嘴会发出biangbiang之音。好的学者研究后,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对:面条在东汉被称为“煮”,魏晋时被称为“”,而在陕西方言中,“”与“biang”的发音相近,所以biangbiang面,其实是沿用了面条最古老的名字

户县软面

传说,陕西的小麦,是周穆王赴西王母之宴时,从瑶池带回的。再加上户县所在的关中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风调雨顺,产出的小麦穗大厚实,磨出的面精细腻,是做面条的最佳原料。

陕西八大怪中,有一怪是“面条像裤带”,说的即是户县软面。

户县软面,不同于陕西其他面条,由于面醒的极好,故而擀时可以擀得极薄,煮出来的面条,软软滑滑又筋道,尤宜儿童老人食用

岐山臊子面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岐山臊子面正不正宗,一看臊子二看面。

臊子面,是陇东—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面食,以岐山臊子面最为有名。岐山臊子面以大木耳豆腐浇面而成,讲究“面薄筋光,旺酸香”,面少多,只面不喝,才是正宗的岐山臊子面法。

山 西

世界的面食中国

中国面食在山西

山西

可谓面条的圣地

因出产各种杂粮

山西每一地的面条都不相同

山西的面条有多少种

山西人自己都说不清

刀削面

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这首形象地说出了刀削面的做法。刀削面,最讲究的是削,削面的刀呈弧形,削出的面条两边锋薄,中间略厚,这样的面煮出后,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形色味俱全。

单是一个刀削面,在山西境内,都分出了两个流派,一个是太原派,一个是大同派。如果说,牛代表了甘肃,biangbiang面代表了陕西,那么能代表山西的,一定是刀削面。

莜面栲栳

相传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时,就是用这种面食犒劳三军的,栲栳一词,即由犒劳一词演变而来。

做莜面栲栳,一定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沸和面,二是速搭卷,三是掌握火候。莜面栲栳,要求成形美观与口感筋道完美结合,故而对技术要求极高。羊臊子台蘑,一家着十家香。

揪片

在山西,揪片是一种最寻常的家常便,在面条纷纭的山西独树一帜。

揪片,顾名思义,就是用揪下的面片。先将和好的面擀开,再切成长条,在锅边揪成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片,边揪边煮,虽做法简单,却因面片容易入味而极其美味,食之爽滑筋道,是家常便代表

河 南

河九道弯

沿着

面条就从陕西走到了河南

河南

面条河流域的最后一个辉煌点

过了河南

面条就逐渐式微

砂锅烩面

烩,是典型的中原烹饪方式

河南烩面,与面并重。用上等嫩羊、羊骨熬五个小时以上,煲出的如牛乳,辅以各种蔬。面和好之后,反复揉搓,醒好的面团极具韧,煮好以后劲道十足。根据地域或个人的好,做成荤、素不同口味,尝过才知既有兰州牛面的之鲜,又有陕西泡馍的料之全。

烩面在河南,是一碗融会贯通的面。

青海尕面片

四川担担面

山东炝锅面

面条除了在河的上述地域,开枝散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与地域风格,在河的其他地域,也有不同面条

河发源地青海,有尕面片、麻食、干拌面、羊炒面片;在河上游地区四川,有担担面、挞挞面;在河的最后一站山东,面食虽比中上游而言,有式微之像,但也有炝锅面、蓬莱小面、德州大柳面等。

这些面条,是溶于日常生活的文化,它们用不同的形态,反映了河流域各省不同的风情与民俗,是河流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浩荡的时间里,对河流域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言说的影响

一碗皮面

通过不同做法

加上不同

到了哪儿

便立刻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成为进肚中、长在身体里的文化

做一碗道地的面条

何尝不是对生活的柔情

又何尝不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完)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