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儿说,我有五美,你可知我美在哪儿?

时间:2018-08-18 19:26:04 来源:裕盛祥茶庄作者:茶汤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儿美,只有深她的人最懂......

名之美

庄子《庄子·逍遥游》曰:“名者,实之宾也。”所以名讳很重要。我国叶的名称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树的植物学名称,从这类名我们一眼可了解该的名种和产地:如西湖龙井、武夷桂、闽北仙、安溪观音、永春佛等。

第二类是地名加叶的形状特征:如六安瓜片、平、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等。

第三类是地名加上富有想像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舒城兰、恩施玉露、日铸雪芽、南京雨、顾渚紫笋等。

第四类是有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典故: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罗汉、金龟、鸡冠、绿牡丹等。

其他统统可归为第五种,这类名有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普陀佛、xx、金佛、佛等;有的以吉祥物命名,如太平猴魁、银猴等;有的反映了采时令,如谷雨春、不知春等。总之好的名都能引发人美好的联想。

赏析名之美,实际上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从中不仅可以感受道文化,而且可以看出我国人的艺术底蕴。

形之美

我国的叶分为绿、红、乌龙(青)、、普洱、拼配种类,其外观形态各有千

绿、红等多属于芽类,一般都是由细嫩的芽精制而成。以绿为例就可细分为光扁平直的扁形,细紧圆直的针形,紧结如螺的螺形,弯秀似眉的眉形,芽壮成朵的兰,单芽扁平的雀舌形,圆如珍珠的珠形,片状略卷的片形,细紧弯曲的曲形,以及卷曲成环的环形类型

乌龙(青)属于叶,采青时一般要到长出驻芽后的一芽三开片才采摘,所以制成的成品显得“粗枝大叶”。但是在人眼中,乌龙也自有乌龙之美。例如对于安溪“观音”即有“青蒂绿腹蜻蜓”、“美如观音重如”之说。对于武夷岩则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对于叶的外形美,审评师的专业术语有显毫、匀齐、细嫩、紧秀、紧结、浑圆、圆结、挺秀等。而文士人们更是妙笔生。宋代丞相晏殊形容颜色之美为“稽山新茗绿如烟”。苏东坡形容当时龙风团形状之美为“天上小团月”。清代乾隆把芽形容为“润心莲”,并说“眼想青芽鼻想香”,足见这个皇帝很有审美的想像力。

武夷山是的名丛王国,仅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记载的名就有830多种,武夷山的人们至深,他们根据叶的外观形状和色泽,为武夷岩起了不少形象而生动的名。如:“瑞香、东篱菊、孔雀尾、素心兰、金丁香、金观音、醉西施、绿牡丹、瓶中梅、金蝴蝶、佛莲、珍珠球、老君眉、瓜子金、绣针、胭脂米、玉美人、金锁匙、岩中兰、迎春柳”等等

色之美

叶的色泽,给人一种质量的美感。

色之美括干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色三个方面,在艺中主要是鉴赏色之美。

不同类应具有不同标准色。在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清净透明而有光泽。“鲜艳”,表示色鲜明而有活力。“鲜明”,表示色明亮略有光泽。“明亮”,表示清净透明。“乳凝”,表示冷却后出现的乳状浑浊现象。“浑浊”,表示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是劣质表现

对于具体色泽按审评专业术语有嫩绿、绿、浅、深、橙亮、金、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褐、棕褐、红褐、姜等等

鉴赏色宜用内壁洁的素瓷杯或晶莹剔透的玻璃杯。

在光的折射作用下,杯中的底层、中层和表面会幻出三种色彩不同美丽光环,十分神奇,很耐观赏

人们把色泽艳丽醉人的比作“流霞”,把色泽清淡比作“玉乳”,把色彩变幻莫测的形容成“烟”。

例如,唐代人李郢写道:“金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乾隆皇帝写道:“竹鼎小试烹玉乳”。徐夤在《尚惠蜡面》一中写道:“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香之美

香有的甜润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鲜灵沁心。

按照评专业术语,仅香的质就有清香、高香、浓香、幽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陈香等,按照香的香型可分为香型和果香型或细分为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兰香、桂等等,按照香气的表现则可分为馥郁、高爽、持久、浓郁、浓烈、纯正、纯和、平和等。

唐代人李德裕描写香为:“松飘鼎泛,兰气入瓯轻。”温庭筠写道:“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在他们的笔下的“兰气”、“疏香”使人飘然欲仙。

宋代苏东坡写道:“仙山灵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在苏东坡的笔下香透人肌骨,本身就是一个遍体生香的美人。

古代的文人特别用兰之香来比喻香,因为兰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王禹珃称赞香日:“香袭芝兰关窍气。”范仲淹称赞香日:“斗香兮薄兰芷。”李德载称赞香日:“搅动兰膏四座香。”高士奇赞美武夷香日:“香夺玫瑰晓露鲜等”。

对于香的鉴赏一般至少要“三闻”。

一是闻干的香气,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的本香,三是要闻香的持久

闻香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上升的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地细闻杯底留香。

香有一大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变化变化。据骆少君研究员主编的《饮健康》介绍:“叶中已发现有约700种香气化合物,各类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这些物质有的在高温下才挥发,有的在较低的温度即可挥发,所以闻香既要闻、温闻又要冷闻,这样才能全面地感受到香之美。

味之美

有百味,其中主要有“苦、涩、甘、鲜、活”。

苦是指入口,舌根感到类似奎宁的一种不适味道;涩是指人口有一股不适的麻舌之感;甘是指人口回味甜美;鲜是指的滋味清爽宜人;活是指品时人的心理感受到舒适、美妙、有活力。

在此基础上,审评师们对的滋味有鲜爽、浓烈、浓厚、浓醇、醇爽、鲜醇、醇厚、回甘、醇正等赞言。品鉴天然之味主要靠,因为味蕾在的各部位分布不均,一般人的舌尖对咸味敏感,舌面对甜味敏感,舌侧对酸涩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所以在品茗时应小口细品,让口腔内缓缓流动,使各部分的味蕾充分接触,以便精细而准确地判断味。

古人品最重的“味外之味”。

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环境心情,可从中品出不同的“味”。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历尽沧桑的文坛宗师欧阳修从中品出了人情如、世态炎凉的苦涩味;

“蒙顶露芽春味美,湖月馆夜吟清。”仕途得意的文彦博从中品出了春之味;

“森然可不可,骨清腻和且正。雪何足道,啜过始知真昧永。”豪气干云、襟怀坦荡的苏东坡从中品出了君子味;

“双鬟小婢,越显得那人清丽。临饮时须索先尝。添取樱桃味。”风流倜傥的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从美人尝过的中品出了“樱桃味”;

“一岭中分西与东,流泉泻涧味甘同。”统治全国达60年之久的清代盛世之君乾隆皇帝认为,在他的国家里,各地泉泡出的味都甘同,他从中品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大同之味。

人生,亦有百味。苏东坡拟人化地把称为叶嘉先生并写了《叶嘉传》。在《叶嘉传》中,他借皇帝之口说:“叶嘉真清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吾始见嘉,未甚好焉,久味之,殊令人。”只有,才能成为不俗的道中人。“森然可不可清骨腻和且正”。

上一种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