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舌脉要诀,学会这些辨证也没那么难!

时间:2018-08-18 13:16:24 来源:骨伤的杨张张扬作者:虚实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舌脉象在辨证中的运用

中医诊断治病的一大特色就是把脉望舌,既简单又方便,但是有些人把它搞得太神秘虚玄了,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其实它就是一个诊断方法,是因古时科技不发达而形成的,在现代医疗费用高昂的条件下,更显得它的珍贵。我临上也很重视把脉望舌,但不见得神秘高深。

脉看虚实,舌看寒,再兼问闻参机变,就大体辨证也心中有数了。

中医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其中关键的弄清后四个字就行,虚实寒。前四个字太虚不好把握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可以举—大堆症状现象,归之为一,推之为千,握者,难也。不如脉舌,舌质红即可断为或偏,用寒凉就无大错;舌质淡即可断为寒或偏寒,用温就无大碍;苔腻偏湿、苔干偏亦是明见。大旨为此,亦可细究诸如。

(1)舌淡当温

病可否温阳,何时可以用温?临证最可凭的是患者舌质。如舌质不红,或淡多齿痕者,则可以大胆遣用温阳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桂等。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随时查验舌质变化,若舌质由淡转红,齿痕减少,则应将温减量或停用,以免过用伤阴而变生他证。

(2)苔当消

一般认为,苔,当清,此为常法。据我临证所见,舌苔厚,主要是胃中积滞所致,应以消法为主,或在主方中加神曲、麦芽、莱菔子,或配伍保和丸,效果明显。不可过用苦寒清,因“脾胃喜温而恶寒”(孙一奎《赤玄珠》),在杂病处方中常规配伍谷麦芽“开胃”(李时珍《本纲目》)以鼓舞胃气,助消化也可治苔

(3)苔腻当化

中焦湿滞即见腻苔。何谓“湿”?这是中医特有的概念,西医没有检查“湿”的方法,更没有治湿的办法。中医采用芳香化湿的方法有特效,常用蔻仁、砂仁、藿香、佩兰等,如苔腻而厚,可加用苍术、麻果仁。一般来说,舌苔退了2/3即可,不可过用,以免化伤阴之弊。

(4)苔少当养

杂病所见到的舌苔少,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先见到舌苔剥落,逐渐发展到苔少,最后出现无苔,或如猪肝状的舌象,甚至舌体裂口,或兼有口干少津,食不知味,双目干涩,大便干结等。此种苔少舌象,多属阴亏虚、津液脱失,概宜养阴、养、养液,以甘寒为主,如石斛、麦冬、生地、山、玉竹、天粉之属,并守方坚持,定会收效。

关于脉象主要按有力无力、是大是小、是粗是细就可以断虚实,有力而大且粗为实,尽量少用或不用温,否则易犯实实之戒;无力而小且细为虚,可以用补益气温阳,慎用或不用苦寒活通泄攻下之,以免犯虚虚之戒。

大旨为此,随着临经验增多,还可以继续细化:

诸如右寸沉无易患颈椎病;

双寸浮滑有力多见部火旺;

双关如豆,肝胃不和,柴胡剂处之;

右关沉弱多见脾虚或胃部术过;

脉弦细如必见肝病;

左关洪滑有力必见肝郁火盛,男子右尺滑数多见下焦前列腺泌尿系症状

女子右不足,沉弱者,兼舌淡,不论有无瘀,则必有少腹冷,寒凉,少而清稀,此为子宫虚寒,易用暖宫如淫羊藿、小茴香、良姜、苍术及补肾熟地、菟丝子、牛膝、枸杞子,气虚芪,虚加当归,瘀加桃红等。

据脉用方施,方便直接。

总之一句话,把住舌脉,即可确定寒虚实,再参合问闻二诊,大体就可以确定了,处方用就不会犯方向错误,不会出原则问题。要想把病看得更好,那就是经验技术的问题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