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脚布,竟然就是一个“鸡蛋饼包油条”!

时间:2018-08-17 20:26:12 来源:山中的美酒啊作者:鸡蛋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啥人,想出了这个名称。杀千刀!有史以来,上海小中最有想象力的名称,恐怕非"布"莫属。上海小中最不堪联想的小,恐怕也非"布"莫属。要是一个从来没过"布"的人,乍一看到这个名称,会以为自己出现幻觉。布,容易使人联想到女人的小。再这么裹上一裹,上一。算了,我不写了……布我从小,也就不怎么联想。

小辰光,对女人没啥概念。一天到晚,想的不是女人和她的;一天到晚,想的是小和它的味。布,就是一个"条",小而已。布大约什么时候有,史不可考。但,有史可考。"1974年。是年,市场零售鲜实行按户定量供应。"鲜按户定量供应的年代,显然不可能有,太奢侈。"1979年10月16日。十六铺农副产品市场恢复,经营干果、发品、产、杂粮、类、禽、地货等9大类200多种品种农副产品。"这一年开始,禽松动了。

我印象中,大约上世纪80年代左右,靠近隐蔽而人少的大马路街角,总有戴巾的农村妇女出现,挎一篮盖着块布的。"粮票换"虽不怎么合法,但政府部门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时,还没有城管。早年的国营大条摊,一般是夫妻老婆店。说是国营,实际是集体制。"1983年1月1日,全市集体饮食业全面实行营业定额干经营责任制。"非常巧,我有一本1983年版,里面就有"条"这味上海经典小。"条"是官方正名,"布"是民间俗称。由此看来,布的出现,最迟不会晚于1983年。我印象中,第一次布,大约在1980年,13岁,还没开始发育的时候。

摊承又可以买到,于是,大摊旁又增加一摊:布摊。做布的,一般是中年上海阿姨。上不戴巾,清清爽爽,帽子一顶。上倒是套两只袖套。全部家生,一只敞口炉,一块圆平板,一盆面浆,一盆,一盆葱,一盆甜面酱,一大块,一片丁字形竹刮片。板放在封住火焰的敞口炉上。

客来,板上擦一擦,用勺子舀入一团面浆,丁字形刮片顺逆时针一刮,一张漂亮的圆形薄成形。半分钟后,面半熟,敲上一只,刮片来回一撸,凝结,成金色,撒上葱。用刮片将一挑一翻身,涂上一点甜面酱。

取根条,一拗两断,卷拢面布到烘烘。咬一口,香喷喷。我欢喜横着咬,而且是狠狠地咬上一口,如此方才过瘾。布的""是条,各地都差不多;布的"布",却是韧而绵,口感异于如今满大街的山东煎。山东煎内脆外也脆,布却是内脆外韧绵。这种韧而绵,咬进口里,咀嚼,会越嚼越有滋味。这种韧而绵,碰到天板,会有一种感觉。酥,一口一口,绵绵厚意,就这么来来回回,在口里嚼,在嘴里绕。

绕来绕去,绕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结。有一阵,想煞这种小。于是我就去找,专门找大摊旁的中年妇女。看着像本地人,就买上一个,不对味:脆脆。再找,再看,再,再失望。最后绝望。布几乎是绝尘而去,犹如男人狂思恋的女人,一夜后,突然消失。"划袜步香阶,提金缕",袜步远,只留下一阶的香……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