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民间本真,黄桥烧饼的美食文化

时间:2018-07-14 23:32:28 来源:旅行家杂志作者:烧饼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1940年的桥决战,当地群众冒着炮火将烧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桥烧由此远近闻名,接连获得过[中华民族小]称号、[江苏食品博览会金奖]、被评为泰州市名牌产品,经过多年发展变迁,它已成为桥镇一张响亮的名片。

据传说,清朝道光年间,如皋县的一位知县路过桥,了一回桥烧后齿颊留香,念念不忘。如、二地相距60余里,于是竟隔三差五地派马到购买,简直可以算是 “一骑红尘妃子,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微缩版。这也说明,至少在150多年前,桥烧便小有名气。桥烧承载的荣誉: “中华民族小”、 “江苏食品博览会金奖”、泰州市名牌产品,入选开国大典国宴。

提起桥烧近20年的传承与发展,一定离不开一个人。他是江苏天勇桥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勇先生。30年前因家庭原因,张天勇不得不辍学进了一家国营桥烧店,跟着师傅学习制作技艺,凭着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不可多得的悟,几年磨炼后,张天勇把桥烧制作工艺掌握得炉火纯青。近年来,他先后在扬州、姜堰溱潼及桥本地开办了多家桥烧店,2013年随着江苏天勇桥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桥首个桥烧制作标准生产线也应运而生。

2001年,桥镇成立了桥烧协会后,制定了严格桥烧制作流程。作为协会理事长单位,张天勇不仅烧做得好卖得好,还一直致力于对桥烧的推广和发展,使得这一老艺文化不会随着社会进程而被湮灭,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如今电商的平台成功搭建,更可以实现将当天新鲜出炉的桥烧销往全国各地。从制作桥烧小学徒,到“桥烧制作”泰州市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人;从生活困难的下岗工人,到拥有多家桥烧制作专营店的法人,张天勇用30年的时间,不仅靠这一家乡特产翻了身,也把桥烧的美名传播开来。

走向全国的烧

张天勇

Q:传统的桥烧发展至今,在原料和制作工艺上有什么变化?

A:“桥烧”这个名字其实是当年“桥决战”时流传下来的,当时参加战斗的大多都是外地人,他们一时叫不上桥本土十几种烧那么多名称,就统称老百姓制作子都是“桥烧”。那会儿物资太匮乏,桥烧相当于只是一种简单的酒酵面,然后在炉上加一点点,用小火烘烤成两面焦,里面基本什么馅儿都没有。如今,市面上的桥烧巴掌大小,厚薄也只有半寸,最外边附层厚厚的焦芝麻微焦而芝麻不焦是最考验功力的了。馅料也发展至二十余种,松、火米、葱、鸡丁、香肠,外加、香葱和面调和的馅,在温控的电烤炉烘烤下,最后烧里软,不焦不糊,不不腻,咬一口,香气四溢,回味无穷。

Q :标准生产线的建立为产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A :建立标准生产线后,大批量生产就没有压力了,也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收益。以前只有制作这条生产线,制作耗时过长,不仅出产效率上不去,成品质量因为制作人员技艺不一也不能保证100%上佳。自从有了标准生产线以来,工艺技术越来越稳定,产量上去,渠道多了,销量自然也就创了新高。现在桥的旅游发展起来,作为桥最知名特产,也是可喜的事。

Q :机器生产线打造出的烧会与工烹饪的口感一致吗?

A :制作出的烧不论外形大小,还是烘烤时间都不能保证一模一样,自然口感也会有所差别。使用标准生产线出的成品,外观、口感都不会大相径庭,而且保质期也比传统工艺下的烧更久,好的口感也得以延长。当然,桥烧作为一项非遗文化,我们也在进行着对它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成立了相关培训中心,鼓励当地人前来学习传统的烧制作技术,不仅解决一部分当地就业问题,对于这一门工艺也是很好的保护和延续。

Q :作为桥烧的非遗传人之一,您对品牌未来的发展和推广有什么想法?

A :根据数据反馈,全国经营桥烧的店铺有五六千家,但登记在册的只有不到200家,可想而知我们对品牌对商标的保护意识太弱了。时常两三个桥人去外地开一家店就敢挂“正宗桥烧”的招牌。目前我们的政府,桥烧协会,还有一些民间艺人等都在致力于桥烧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也在这上面加入更多文旅元素,增加趣味,让大众更易了解,帮助当地将桥烧带到更远的地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