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在此!在此!”——意大利名酒诞生记

时间:2018-06-19 13:26:25 来源:中国葡萄酒杂志作者:在此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在此!在此!!在此!!!”葡萄酒的诞生

意大利是全世界产酿葡萄酒最有名的地方之一。国民饮酒的习尚,也有 3000 年之久。好酒的风气,当然也感染到神职人员。

大约比德国约翰内斯堡“传奇”发生稍早一点,那时,欧洲还是由日耳曼人所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所统治。

有一天,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海因里希五世(Heinrich V)要从德国赶赴罗马。

这位美食美酒的皇帝,每次出行都会差遣一位侍臣,先行探路,一方面昭告地方官准备接驾,另一方面则是寻找当地能提供最好酒食的餐厅。

一旦找到中意的餐厅后,便在显眼的地方用漆写上一个拉丁字“Est”(在此)。

当海因里希五世一行人抵达罗马北方不远处,赫然发现在属于维特波省(Viterbo)的孟特费阿司可(Montefiascone)山区的小镇,侍臣留下了三个“在此”的漆字。

皇帝半信半疑地品尝了当地的葡萄酒后,龙心大悦,命令不得将这三个漆字拭去。以后,这地区的葡萄酒,便被称为“孟特费阿司可的在此!在此!!在此!!!(Est! Est!! Est!!! di Montefiascone)”,而且要分别连上一至三个的惊叹号,以示“忠于史实”。

这大概是意大利葡萄酒中最有名的故事

孟特费阿司可地处罗马北边的郊外——拉其欧地区(Lazio)。如同所有大城市的郊外平原,是提供城市居民主、副食品的最好来源地,拉其欧省也成为罗马市这个帝国大城面及日用酒的主要来源地。

由于气候炎,本地葡萄超过八成五是葡萄酒。但是,这些酒都属于庶民饮用的日用酒,还进不了顶级酒的门坎。这也是拜意大利人的“酿酒哲学”所赐。

浪漫的意大利“酿酒哲学”

法国在 10 年前(1997年)取代意大利,成为世界最大的酿酒国。但是同属浪漫的拉丁民族,法国和意大利在对葡萄酒的态度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

比起意大利人来,法国人显得更现实、傲及虚荣。

也因为要维持这种浮华及骄傲的民族,法国人不会甘于过着乐天知命、潇洒随便的日子。所以强调品牌、创造品牌心态,笼罩在法国各个行业,也当然贯彻在葡萄酒业之中。

法国葡萄酒酒农及酒商都晓得一瓶顶级酒的获利,可以高过几箱甚至几十箱普通酒的利润。所以法国酒在两三百年的精益求精发展下,成为昂贵酒的主要来源。

反之,国家从北到南,几乎没有一个地区不产葡萄酒、没有一个橄榄树园或果园中不葡萄枝蔓的意大利,却把葡萄酒视同日常用酒。

由于种葡萄与酿酒的岁月太长了,每个地区的葡萄品种及酿酒的方法都有差别,形成今日意大利葡萄酒品种、口味、谱系……百齐放的现象,以廉价酒造就了这个葡萄酒的大王国。

以受到皇帝所青睐的“在此”酒而言,这种由当地两种土生葡萄堂比内洛(Trebbiano)及玛尔维萨(Malvasia)所酿造出来的葡萄酒,便是属于口感清爽、低酒精度的佐餐酒。

记得我以前在德国慕尼大学时,偶尔去意大利餐馆打祭,最常点的红酒,当然是托斯卡纳的奇安蒂(Chianti),酒则是罗马市民几乎家家户户每餐必备的费拉斯卡地(Frascati),以及这款“在此”酒。当年对此款酒,只留下了标准的“云淡风清”的印象。

回到“在此”酒的滋味。既然此酒只是清新、甘洌为特色,为何能吸引到皇帝及其侍臣的赞誉?

我个人的解读,大概是当时可能是盛夏之时。皇帝与侍臣经过翻越阿尔卑斯山,渡过意大利北部的群山河谷,来到了孟特费阿司可时,难免舟劳顿,人人口干舌。此时,来上一杯冰凉的清爽酒,岂不会令人心旷神怡?

“在此”酒获得盛名,也是巧遇机缘也。不过,人生的兴隆,不也往往系于机缘乎?我们应该庆幸,透过“在此”酒轶事的流传,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款人人喝得起的美酒,我们真要感谢那些历代传颂这则轶事的老前辈们。

重逢“在此”美酒

台湾,虽也涌进了许多世界各地的名酒。但这种廉价的、大名鼎鼎的“在此”酒,却无缘遇上伯乐酒商。直到去年春天,我在日本才又再度重逢这个老朋友。那是在一年一度的樱季过后不久,我因公赴名古屋大学,办完正事后,我偷闲在古都奈良以北10公里左右的天理市住上两日。

这是一个只有不到10 万人口的小镇,有一个很大的天理教总本寺,以及中等规模的天理大学。小镇仍然保留极为纯朴的民风,可能由于外来人口少,居民几乎夜不闭户。家家门口所放置的也很少有上锁的,其他类雨伞等,也没有移到户内,也不见有偷窃者。

那天晚上,我的一位在当地大学留学近10 年的友人,带我到一家餐馆小酌。这个隐身在住宅区巷弄的小烧烤店,取了一个英文名字“Reverse”(反面),与周遭的全日式老住宅不无突兀之感。

在这个仅有五六张小桌子的餐馆,我见到一位年近 50,上扎着一方红色海盗帽的厨师,正专心在炭炉上翻转着鸡、鸡肝与鸡肾的串烧。他就是田边太平老板。这位田边先生,本来是大阪市颇有名气的西洋音乐DJ,后来上天理市附近特产的鸡(日本称为地鸡)——大和鸡,索辞职,开起了串烧店。

店里播放着老板最喜欢的爵士乐,小店中只卖串烧一味,每串只索价 250 日元(相当于不到人民币 20 元)。在高物价的日本,算是合理的价位。酒单中只有威士忌及葡萄酒,而非一般烧烤流行日本清酒。果然,好一个“Reverse”。

翻开酒单一看,立刻发现了久违的“在此”酒,我当然不会失之交臂。这瓶 2004 年柔宁酒厂(Zonin)出产的“在此”酒,有着淡绿偏的色泽,入口微酸,但十分洁净的回甘,一点儿都不夺味。配上美味的烤鸡串,以及令人久听不厌的爵士老,这家串烧店的确与众不同,这大概就可以称为“格调”吧!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