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潍坊之“潍坊月”

时间:2018-06-13 10:16:08 来源:微湖小渔儿作者:月饼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清末民初,山东潍县进士梁文灿以词的形式描写了故乡潍坊的风俗民情,即被当地传诵的<<潍阳鼓子词>>。你可知道这里面描写的是哪种食,或许说出来你都觉得的稀奇,因为这个美食名字就叫--月。

濰坊市的潍城、坊子、寒亭三区,在仲节除食用外,民间还有一种特殊的节日食品一一“月”。月是一种蒸制的食品,每年只在阴历八月十五的榜晚做。做工也是繁琐、讲究。先将红枣洗净煮半熟,使之胀发。精粉加酵面及少许碱和匀。掐下五分之一面团备用。余下的分成两份,用赶面杖分别赶成重径约20厘米,厚约1厘米的圆。取一个放在案板上;摆满红枣,另一个盖在上面。取那五分之一面团,做成免、桂树、刺猬、葵、菊形象,蘸分别粘在上,组成一幅造型逼真图案,即是月的面坯。物象和图案可随意设计,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技巧。将面坯蒸熟,月即成。月的整体造型,圆如望月。图案千姿百态,形象美观,食之松软香甜。心灵巧的,做的图案细致、考究、奇特,有的是竹子挺拔秀美,有的是喜鹊登门(梅),有的是小鸟展翅飞,有的硕果累累……洁的画面点缀上红彤彤的小枣,画龙点睛、锦上添,旖旎的风光尽收“月”中。

月蒸熟了,月亮也升起来了,“唱月”也开始了。用当年的高粱蔑子编成小浅筐,底下垫一个蓖麻叶,选一个最好看的月放筐中,再盖上一个蓖麻叶,即把月装好。由孩童端着,大人跟在后面,到街上“唱月”。双托稳,走出家门,来到的街上。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满大街转悠,嘴里高声喊着:“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念了,念了,今年又是一个好光景了。”……一声高过一声,高喊出一个幸福的童年。

童谣饱含着丰收的喜悦,寄托着对来年的希望。“唱月”之后是“比月”。唱月声是信号,大家循着声音,聚会在各个宽阔的街口,进行“比月”。此时,皓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清风徐徐,令人心旷神怡。“比月”开始了,各自揭去盖在月上的蓖叶,相互比较,诚实评点。没有争强斗胜,没有弄虚作假,只有实事求是,谦让礼赞,善良纯朴之情溢于言表。最后由几个心灵巧,有一定威望的老太婆合议确定最佳作品,称为月王。接着便是食月。先是由孩童端着月王,让大家欣赏,接受大家的赞扬和祝福。尔后由蒸月者或奶奶,或是母亲,把月切为数份,分给众人品尝。先给老人,后给小孩,再给新媳妇,意为祝她早生贵子,因唱月是孩童的事。然后分给姑娘,祝她们变得心灵巧。享用完月王,大家席地而沐浴着如的月光,促膝攀谈。

月的起源较稍晚。旧时是奶奶蒸给孙孙,取形状,取“”的谐音,食后有祛病消灾之意。后来,每逢仲佳节,家家蒸制,以庆祝丰收,抒发一年劳动结束、粮食入仓后的轻松乐之情。原先的时候,淮城过“家家蒸月”“孩孩念月”"户户供月”"人人赏月”,真希望这种美好可以永远传承。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