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这些最好吃的食物,定格了百年味觉记忆!

时间:2018-05-22 08:19:13 来源:西行驿站作者:技艺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编辑丨思雯

人生唯有美食不能辜负

美食是全方位愉悦味蕾的艺术

也是一场广博深远的文化盛宴

酸甜苦咸、色香味俱全

时代无论怎么发展如何变迁

总会有那么一些味道,承载万千符号

穿越历史洪流和时代变更

在我们的舌尖上留下历久弥新的记忆

四川美食,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川人会,也讲究

很多美食不仅成为了地域名片

其传统工技艺还被纳入了

市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整理部分非遗名录中的四川美食

一起来“尝”美食、品滋味!

1

陈麻婆豆腐制作技艺

陈麻婆豆腐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由成都万福桥“陈兴盛”铺老板娘陈刘氏所创,因陈刘氏脸上微麻,故称为陈麻婆豆腐

陈麻婆豆腐色泽红亮、粒酥香,兼具、麻、烫、嫩等特点,极富川味特色,广受文人骚客喜,后又传至香港、台湾、美国、日本等地,名播遐迩,被誉为“世界级名”。

麻婆豆腐是四川著名商标、已载入“中国”史册,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夫妻片传统制作技艺

夫妻片,四川汉族特色小,原名“夫妻废片”,但其实并不用,主要以牛皮、牛心、牛舌、牛肚、牛为主料,卤煮后切片,用牛及考究调味料拌制而成。

这道由一对成都夫妻于20世纪30年代所创,颜色金红发亮,麻鲜香,极具诱惑力,深受国内外食客喜,美国《GQ》杂志评选的“美国2017餐饮排行榜”,被选为“年度开胃”。

1995年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10年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3

圆传统制作技艺

圆,四川省成都市汉族名小,创始于1894年,创制人是四川资阳人赖元鑫,他由于父母早亡,跟堂兄到成都一饮食店打工,后因得罪老板,不得不沿街叫卖圆维持生计,直至20世纪30年代开店经营,才正式名为“赖圆”。

圆细腻柔和、皮薄馅多,芝麻、豆沙、桂、椰蓉、枣泥……各个软糯香甜,煮时不露陷、不混时不粘、不腻口,一时间四方食客慕名而来,赖圆成为了成都圆的金字招牌。

圆堪称四川甜品界的人气与实力担当,延绵着成都人的记忆和乡愁。2011年成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

饺传统制作技艺

饺是四川省成都市著名的汉族传统小之一。始于光绪十九年,创始人钟少,厨师叫钟樊森,原店名叫“协森茂”,因开业之初店址在成都荔枝巷,故又称“荔枝巷钟饺”。

最为著名的品种为红饺和清饺。钟饺绝在选料、妙在调味。馅料全用猪馅,不加其他青,无论红亦或清,满满一口咬下去,馅料中的汁侵入口中每个角落,顿时成就齿颊间的圆满。

饺的独特风味已蜚声海内外,分别获“中华老字号”、“中华名点”等称号,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龙抄传统制作技艺

龙抄,四川著名小,因其鲜香味美,深受老百姓的喜。龙抄1941年开设于成都的悦来场,上世纪50年代初迁往新集场,60年代后又迁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了。

如今龙抄已成为四川特色非遗美食,主要特色是:皮薄、馅嫩、鲜。抄皮擀制成薄如、细如绸的半透明状。馅细嫩滑爽,香醇可口。原经猛炖煨而成,又、又浓、又香。

6

东坡肘子传统制作技艺

据《眉山县志》记载,东坡肘子是眉山的传统名。肘子制作在眉山民间有着悠久历史,唐宋年间便因这道肥而不腻,粑而不烂,色香形味俱佳,而广受人们喜

关于东坡肘子的由来,有两种传说。一是苏东坡妻子王弗歪打正着成就的美味,另则是苏东坡做客农夫家时,吟“禾珍珠透心香”,农夫按烹制猪,才诞生了东坡肘子。无论哪种传说是真,不变的是,火细炖的精髓。

入口即化、软糯香酥的东坡肘子不仅是一道传世佳肴,还在四川形成规模空前的民间食俗,2013年,东坡肘子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又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军屯锅魁传统制作技艺

军屯锅魁文化源远流长,相传三国时大将姜维率部在今彭州军乐镇屯兵垦田、休养生息,“军屯”由此而得名,锅魁就是军屯百姓根据当年军中干粮烤制方法逐渐演变制成,至今,军乐镇仍保留每年正月十六焚香行礼祭拜姜维的风俗传统。

军屯锅魁最早只有面锅魁一种口味,经过上百年的变迁传承,形成了色泽金、层多酥脆,入口化渣,香味浓厚,细嫩酥松,鲜味悠长等口味特点

小小锅魁,从单一到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四川民间饮食文化内容。在袅袅炊烟中,锅魁成为最能打动味蕾的街,2013年被列入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8

宜宾燃面传统制作技艺

燃面,宜宾地区特色的汉族传统名小之一,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原名叙府燃面,一因燃面无,色泽红亮,似火焰欲燃烧;二因做好的面一点即燃,由此得名“燃面”。

燃面,以优质面条做主料,标准搭配则是碎生和碎米芽,香气浓郁,重重色,入口劲道、干香爽口,呈现出面条的千般滋味,也传承着宜宾这座城市的饮食文化。

1997年,在杭州举行的首届全国“中华名小”评选中,宜宾燃面被认定为“中华名小”;2011年6月,被列入四川省非遗名录。

9

豆笋传统制作技艺

开江豆笋又名开江豆筋、豆棒、豆杆,是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著名的汉族小,精选本地“六月”大豆,经筛选、浸泡、磨浆、过浆、烧浆、提取成型、烘干等工序精制而成。

开江豆笋传统制作技艺产生并流传于开江县的新宁镇、普安镇和甘棠镇,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300多年来,民间一直保留着开江豆笋的传统制作技艺。

2008年,豆笋制作技艺成为达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5月被列为四川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0

富顺豆传统制作工艺

富顺豆是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的著名小,富顺民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的传统,食用时,嫩豆,特制蘸和米配合食用,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滚、嫩、绵、”适中,蘸、麻、香、鲜、甜”俱备,虽然只是一味极其普通的肴,但无论豆的点制,还是蘸的调和,处处体现四川人对美食一丝不苟的追求。

不仅如此,围绕豆这一味美食,富顺人煞费苦心地开发了豆片、豆腐灯笼豆腐等豆系列肴。而豆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

川北凉粉传统制作技艺

川北凉粉,原为农舍小食,自清末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味醇、鲜香爽口的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川代表汉族特色小之一。

制作方法是,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用浸泡后,磨成细浆,然后过滤去渣,沉淀脱,制成豆粉。再经加搅拌成糊状待用。也可用绿豆、大米等做出不同味道及不同营养价值的凉粉。

爽滑的川北凉粉,被誉为“酷暑中的救星”,开国元勋朱德曾赞道:“四川的名小,要数川北凉粉最有味。”2007年,川北凉粉的制作技艺入选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种美味,百年传承

不变的是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

是代代相传的美食文化记忆

声明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权告知删除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