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这么简单的事情,您真的吃对了吗?

时间:2018-01-31 20:26:34 来源:中医邱岳作者:黄帝内经点击:

导读:吃饭这么简单的事情,您真的吃对了吗?2018-01-31 20:04 来源:中医邱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要进食,一日三餐,与外界
扫描关注公众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要进食,一日三餐,与外界的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流、转换,从而支持我们身体自身的生理代谢的需要。“人是是钢,一顿饿得慌”,这句话道出了人必须通过饮食来获取外界能量的补充,才能获得生命的延续。《孟子·告子上》中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也。”饮食是所有人类的最基本的本能欲望需求,而这件看来及其稀松平常的事情,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存亡,而且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命质量,那么您真的对了吗?

“大夫,我能什么东西来补一补吗?我觉得自己太虚了。”每天我们接触到大量的患者,总会问我们大夫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我的观点。任何补品食补之品,都不及我们的五谷最能补养人,人参、芪、三七、灵芝能当吗?《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果、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而经过千万年的筛选,目前我们的主食主要以稻和小麦为主要的主食来源,学会怎样,就是每天在进补对了比人参、芪、阿胶管事。那些以主食为傲的减肥人群必须注意,老祖宗常提谷精微之气,未曾说过蔬果精微之气,氣的繁体写法,也是从米中化氣而来,长期主食,也许形体上消了,但是内在精华一定会损失,笔者曾见过很多主食,以果、食为主要事物的减肥,不出几个月月经量就越来越少,甚至出现闭经的,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危殆即至。

习武之人常说一句话“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我们现在的健身室里面随处可见各种体型硕大的肌男女,通过无限制的增加方式取得骇人的躯体形状,但是内练的那口浩然正气在哪里呢。所谓“阳化气、阴成形”,这形状的产生固然很伟岸,增加了肌的爆发力,有些运动员为了短期提高成绩使用激素如合成代谢类固醇、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来速增加肌耐力和强度,但是都是以抽调人体内部精华为代价的,阴和阳是需要抱团才能和谐统一的,把外在的形体过分的突出,只能引起更加严重疾病早衰等等。而合适的形体是基因遗传的结果,比如种人的骨骼框架比种人的要大,各种关节的粗隆、髁等肌韧带附着的解剖结构也大一些,自然也能更多的附着更大的肌群,所以在奥林匹克运动中,那些靠力量和爆发力的项目我们没有优势,但是灵巧的小关节运动项目,我们很擅长。所以奉劝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人们,按照自己的骨架去打造适合自己身体的肌,不要为了过分追求那样庞大的肌形状,而损害了内在的精华,得不偿失。那么怎么才能很好的出来浩然正气呢?

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讲:“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即风、寒、暑、湿、,为天之气。按《灵枢·九宫八风》篇所云:“风从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这里的“风”概指天之气,即春天东方之风气。由此类推春天东方之风气,夏天南方之暑气,长夏四隅之湿气天西方之气,冬天北方之寒气,皆主长养万物。五味由地气所生。五味供养人体,先入五: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咸先入肾。如此,则天之清阳化气,地之浊阴成味,天地之运,阴阳之化,而后人得以生,得以长。风寒暑湿五气经鼻吸入,藏于上焦心,心气充盈,故面部亮丽光泽;气充盈,故声音清脆嘹亮。酸苦甘辛咸五味经口而入,藏于中焦肠胃,化生精微之气滋养五,五功能协调则精气相生,津液相成,人的精神自然能够旺盛。

所以人体的四肢百骸、五六腑皆仰仗天之气、地之味来供养,阳化气、阴成形,气薄而味厚,阴阳合化,而成腑。比如说,酸入肝,意思酸味是肝的味道归属之处,而肝系统的成形,需要属天的东方风木之气与属地的酸敛之味合化而来,风木永远主升发,我们才能肝系统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才有正常的情志疏泄,而只有酸敛的味道才能约束住这个生生不息的升发之气,使人的春升之气不至于过分,这样才是真是的养肝之理,而非大家熟知的一些养生节目推荐的所谓春天需要多喝、多西红柿、酸什么的,这些只能制约肝气的升发,而对于一些厥阴风木之气过于亢盛的年份或节气,或者身体的厥阴少阳不和谐时产生病症时才能使用、食来纠正,而不是每天都需要什么食疗保养

过分过度的摄入酸、苦、甘、辛、咸五味其实才是真正目前伤害我们身体的元凶。

我们很多人是无不欢、无甜不爽、无咸不咽,没有刺激味蕾的味道刺激总觉得不香,外面的餐馆也是各种过度调味烹调,食物原本的味道根本尝不出来,而正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每日三餐都在损害着自己的五

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胝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所以五味是人体腑功能正常运行的保障,但是过食五味,危害如内经所言,比比皆是,嗜甜如命的尿病跑不掉,嗜咸如命的高压、心管病躲不掉,不一而足。明了这个道理,那些天天蜂蜜润肠芪补气、薏苡仁除湿的叔叔阿姨们是不是该警醒了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真正的在濡养我们的五元真呢?

这就是我们的营气和元气了,营气奉谷精微而生,与外界清气合化而来元气,如果不能摄入干净、谷、空气,如何能够濡养身体?有些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到了空气环境好的地方,刚下飞机病就好了大半,一些病,到了适宜环境也能很缓解,无非、空气、食物改变了而已。我们其实真正每天大量摄入就是主食,而主食什么面条,这些东西有味道吗?甘平而淡,补充能量,还不过味厚,这么好的东西,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如何把它们从自然挑选出来的。五六腑的正常生理代谢和自身营养的来源都是来自五谷以养,、果、、禽等等都是辅助、辅助、辅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是主食这么重要,能不能多,不行、不行、不行。因为主食也是偏甘味的,多也能诱发消渴。

帝内经·素问·奇病论篇》: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说了半天,把大家整糊涂了,到底该怎么养生怎么呢?

我们看看中国传统的顶级食材燕窝、鲍翅、熊掌,这些东西本身没有什么味道而且难以寻觅,所以需要厨师有很高妙的烹饪技法才能体现出这些食材的,在古代这些东西很难得到,处理不好的厨师是要被杀的,所以才体现了这些东西的神秘色彩。我想说的道理什么呢?就是说没有味道的味道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的极致。

《淮南子·原道训》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天下为之圈,则名实同居。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味之和不过五,而五味之化,不可胜尝也;色之数不过五,而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故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色者,立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

我们时常听到人们讲道深山里的百岁来人的生活起居,加以模仿,而真正的至理无非“粗”,养生的真理就在这不经意间的一刹那,跟我们擦肩而过,耳熟能详,浅显易懂,而又不能奉行。大道至简,奇怪的是我们又在现实中追求着各种补品、山珍海味,以满足心灵上的养生需求,而不能静下来反思一下我们做的是不是早就超出了自己身体的需要。我们很难在没有酱料的配搭下,完整的完一碗纯净的米了,当我们连的甘甜也尝不出来的时候,我们能不生病吗?我们的味蕾、思想、神识被过重的五味、欲望牵引着不知道去到了哪里,是不是应该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寻找我们本真在哪里?我们的初心还在吗?让我们一起用心的细细咀嚼一下面前的那碗吧。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