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嗜之如命的美食,一年仅食两季,外省人看了一眼就不敢吃

时间:2019-02-26 07:08:20 来源:有间食堂作者:本草纲目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在外省人看来,广东人的最大特就是无所,无所不能,但凡天下飞的里游的地上跑的,可以的,广东人都一一做成了美味佳肴。

每年农历三四月和农历八九月,也就是春两季,在珠三角一带会有一种特殊的食材成为餐桌上的珍馐,它就是生长于咸淡交界处的稻田和淤泥之中的禾虫。说它是虫但它并不是虫,它的学名是疣吻沙蚕,属环节动物门沙蚕科。因为它经常出没在乡间禾田里,以禾根为食物,每年又恰逢广东早晚,两造稻孕穗扬时破土而出,故得“禾虫”之名。

老广们食禾虫的历史早有《本纲目拾遗》中有过记载: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

长得像毛毛虫的禾虫,虫身金或红杂绿,虫身丰腴饱满,因为一年很短暂的食用期限,甚至于珠三角一带流传着“千金难买禾虫季”这样的美誉,以此来说明禾虫的难得和美味

因为禾虫还衍生了一种以捕捉禾虫为职业的捕虫人。每年三、四、五、八、九、十月的农历初一前、十五后潮涨的晚上,禾虫开始速游动或繁殖,此时也是捕虫人最忙碌的季节。要等到大量的禾虫并非易事,一般要在天气条件配合的情况下,禾虫才会大量离开禾根,随位上涨,成群结队、密密麻麻地浮游在面上。

禾虫生怕光,一般在晚上才会大量出没。因此,在天气与潮适当的日子,捕虫者于傍晚在河涌或滩涂的出口处架设网具,涨潮时,放进滩,退潮时禾虫便随“自投罗网”。这时,就要抓紧时机起网收虫。

老广们食禾虫的历史早有《本纲目拾遗》中有过记载: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

虽一年出两季,深谙食禾虫之道的老广们知道,想要到极品禾虫一定要等到农历八九月的,此时出的禾虫是晚造虫,被称为“金虫”,养足了肥膘,体肥浆满,那些禾虫的拥趸者们每年等到此时最雀跃了,新鲜饱满的禾虫飞之后可炒食,最常见的就是禾虫蒸这样的作法,将禾虫剪碎,与生、肥丁、葱姜在、胡椒粉等调料一并放入瓦钵中蒸而食之。

就像南方人每年大闸蟹上市后为了更长一点的时间继续享受它的鲜美,将大闸蟹生醉或熟醉,或将蟹膏等取出熬制,老广们同样为了让乡野美食禾虫可以留待更长时间的享用,他们将禾虫晾晒于芭蕉叶之上,在暴晒下,怕阳光的禾虫便蜷缩成团,最后被晒成禾虫它的时候最简单,如同蒸食腊味一样将晒干的禾虫与米同蒸,然后再撒上葱,米奇香,软糯清甜。

另外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禾虫法,就是在天气晴好时将禾虫灼熟晒干,与腌混成禾虫酱成下,将这样的乡野之食存于罐中,于粗的寻常之中回味。

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影响,老广们嗜之如命的禾虫数量在锐减,禾虫变得越来越稀有珍贵,价格也在逐年走高,于是乎更显珍贵难得了。食客若想来一盘体相好,丰腴饱满的禾虫来解馋则完全要靠运气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