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鱼丸汤飘香七十载 鼓浪屿林记鱼丸停业正另觅新址

时间:2017-10-21 07:17:29 来源:厦门网作者:鼓浪屿点击:

导读:一碗鱼丸汤飘香七十载 鼓浪屿林记鱼丸停业正另觅新址2017-10-21 07:03 来源:厦门网鼓浪屿泉州路54号林记鱼丸闭门谢客。记者唐光
扫描关注公众号

鼓浪屿泉州路54号林记丸闭门谢客。记者唐光峰摄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林玲)一碗林记,或配上海蛎,或佐以春卷,让许多鼓浪屿人心心念念,也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至。

从肩挑木担、沿街吆喝,到温馨小庭院里的香气缭绕,鼓浪屿林记丸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各方美食荟萃的琴岛,林记丸仍然是最负盛名的鼓浪屿本土代表之一。晨报记者获悉,这一家浓缩着琴岛记忆的小店,在3个月前已经悄然停业。

3个月前悄然停业

“哎呀,怎么不营业啦?”昨日下午,在泉州路54号的庭院前,慕名前来品尝鼓浪屿林记丸的上海姑娘小叶十分遗憾。往日总是食客众多的小院如今空无一人,平日里忙着煮丸、招呼食客的斯文男店主也不见踪影,只剩一个空食档。

“这里已经停业一段时间了。”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有很多游客专门来丸,结果都扑了空。

一碗丸飘香70载

林记丸停业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市民怀旧。

鼓浪屿上丸店众多,林记丸无疑是其中较具特色的。它被鼓浪屿人冠以多种美称,是鼓浪屿四大小之一。

1941年,林记丸的创始人林玉森从福州来到厦门,在鼓浪屿卖丸讨生计。最开始,他肩挑木担,用勺敲打着木桶,走街串巷叫卖丸。此后,他的二女儿林瑞琼和三女儿林瑞华相继接过父亲的担子。

1999年,林记丸搬到了泉州路54号,并申请了工商和卫生牌照,在庭院里卖起了。2004年,林瑞华的儿子卢杰接过妈妈中的接力棒,成为林记丸的第三代店主。

历经祖孙三代,林玉森丸的工艺传承不息。70多年来,林记丸一直坚持自己买、自己剔骨取、自己打浆、自己制,无论是的味道还是丸的嚼劲,都力求与70年前一样。

正在寻找新经营场所

如今林记丸的院门紧锁,只剩游人寻而不获的喟叹。对此,记者辗转联系到卢杰。卢杰告诉记者,今年7月底,鼓浪屿出台了新的管理条例。根据管理内容,林记丸无法继续在庭院内经营,想在鼓浪屿继续经营下去就必须得租一家店面。

卢杰告诉记者,自己正在龙路周边寻找新店,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经营场所。

网友声音

“宜芳”:“林记丸是我小时候的回忆,因为爷爷和爸爸从小在鼓浪屿长大,这家丸也是属于他们老鼓浪屿人的味道,所以每次去鼓浪屿我都一定要丸才算圆满。”

“浪矢先生”:“小时候经常为了一份麻糍、一碗,让爸爸妈妈带我船到鼓浪屿去。这真是童年的味道。”

“虹姐”:“将近10年没有过林记丸了……现在想却关门了,好遗憾。但愿不久以后还能尝到它的味道。

“肩挑十二担”

鼓浪屿林记丸,老鼓浪屿人也叫它林记木担丸。因为最早的时候,林玉森就是挑着特色的木担,沿街叫卖的。早年鼓浪屿有“肩挑十二担”的说法,说的是二十世纪上半叶12位挑担走街串巷叫卖的商贩,林玉森就是其中之一。

据卢杰回忆,他小时候听鼓浪屿的老奶奶说起,当时,鼓浪屿没有什么餐饮业,许多小商贩沿街叫卖食,其中最有名的12个人就被叫做“肩挑十二担”。他们挑起木担,沿街吆喝,粽、扁食、应有尽有,别墅里的少爷小姐听到叫卖声被勾起馋虫,就会把他们叫进家中,买上一些。

据说,鼓浪屿龙丸的创始人也是“肩挑十二担”之一,不过他最早卖的是扁食,后来拜师学艺才改做丸。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