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大名小吃出炉,咱岐山的竟然占了三个!

时间:2018-11-03 16:11:28 来源:光明网作者:岐山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岐山扛起了陕西小的“半片天”

11月1日下午,在陕西优质旅游产品发布会上,陕西十大名小出炉,岐山臊子面、面皮、锅盔成功入围。

臊子面

相传,臊子面是在唐代“长命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苏东坡在陕西为官时,特别喜食这种面条

臊子面在陕西地区身价颇高,除在生日做寿时必食外,每遇婚丧喜事或逢年过节,都要以它来款待客人。

岐山臊子面口味,以宝鸡岐山最为正宗,一碗上好的岐山臊子面可用九字总结:“酸、、香、薄、筋、光、煎、稀、汪。”

相传,岐山某地有一农家娶了一个媳妇聪明伶利,贤惠能干,精于烹调。一日,她做了一顿面条,光滑细薄,调料多样,汁浓香,味美可口,全家食后无不称赞。年幼的弟弟尤其喜食,常着要嫂子擀的面条。后来,弟弟做了地方官员,这年春节,邀请同僚到家里作客。当客人们饱餐其嫂子擀制的面条后,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便出了名,传扬开来,引得大众争相仿制。

由于“嫂”、“臊”谐音,天长日久,“嫂子面”变成了“臊子面”,一直延续至今。

每个岐山人都有一个关于臊子面的情结,它是岐山饮食文化的符号,是家乡的味道,它承载着每一个岐山人骨子里对故土的眷恋。

无论现在身处何方,臊子面留在舌尖触觉感受都是难以磨灭的记忆

擀面皮

擀面皮无疑是陕西人的心好。价廉味美,夏开胃,冬清爽解腻;进可入国宴,退可路边摊,简直是全能型选

擀面皮(别名“凉皮”、“麦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清朝时,宝鸡岐山县北郭乡八亩沟村王同江在北京皇宫御膳房里当御厨,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改良并创出这种面食作为御膳,因为岐山擀面皮成了皇帝喜食的御膳,因此被京城人称作“御京粉”。

岐山人的擀面皮做法很非凡,别处的米面皮和酿皮是把面调成糊状,放在特制的笼上蒸。而岐山擀面皮则是先擀成面,然后再蒸,蒸熟后再切成比凉皮稍宽的条状,法和米面皮基本一样,不同于米面皮的是,擀面皮口感较硬,韧度高,有筋

擀面皮的灵魂是啥?必须得是子!

的人,看到擀面皮上红艳艳的就发憷。其实,岐山擀面皮所用的椒主要是秦椒,相对国内常见的椒而言,度很温和。

对老陕来说,擀面皮不放子和面不就蒜一样,万万不能忍!

锅盔

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

岐山县所独有的汉族传统名小之一,有分的特点,便于储存携带。其制作工艺独特而精细,素以“干、酥、、香”著称西府,闻名于大西北,极受省内外享用者的赞誉。

咱岐山的锅盔又称“文王锅盔”,相传在商朝末年,西伯侯姬昌在征伐长途行军中,给士兵们制作了一种食物,这种食物比较有特色,制作出来以后是一个很大的,并用麻布好背在背上。这样的大经久不坏,他背在背上,恰巧的一个用途,是在打仗的时候,起到一个盾牌的作用,所以说锅盔的盔有这个来意。所以说岐山的锅盔有文王锅盔之说,可能就是这个民间传说吧。

酥锅盔制作要通过和面、制坯、烘烤三个环节。同时制作的锅盔中加入了纯和新鲜,再加上独家配方,这样的锅盔起来口感更加酥脆香甜,而不像老式锅盔那样咬起来费劲。

这就是陕西最有特色的那张比脸还大的锅盔了。

部分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岐山文物旅游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