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六经辨证百病精髓论

时间:2018-11-03 11:11:36 来源:中药养生健康作者:太阳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中医,养生健康

第一节 阴阳

阴阳辩证就是辨别阴阳的多少,阴就是精微物质,阳就是阳气,真寒也就是阴寒(阴证)则阳气少,真(阳证)则精津耗。 真寒属阳虚,真属阳盛(阴虚),虚有阴虚(精微物质少)发和阳虚(阴证)发(虚阳外越)。病理上阴是寒,阳是。真则用温(辛甘淡发散类),真则用苦寒,阴虚发则用甘淡寒,阳虚发要回阳化气(淡附子、干姜、生甘等)。

第二节 六经病证百病论

六经辨证涵盖了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虚实),气精津液腑经络辨证尽在其中。现代人把六经病证只理解为外感病的各种表现错误的,其中也括温病和杂病。

首先要明六经的概念: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阳明、少阳是三阳(经)。太阴、少阴、厥阴是三阴经。

六经的概念是《内经》提出的,后来经张仲景充实,这六经是用阴阳的多少来判别的。中国古人没有文字之前是用结绳记事的,一个结就是阳用(—)表示,两个结用(- -),来表示。再复杂的事物就用这些结排列组合来表示,然后把相同的质归类,就延伸出阴阳八卦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为八卦)是由三个爻组成。 每个卦有三个爻组成,其中有阴爻、阳爻,或者全是阴爻,或者全是阳爻,或者阴阳爻驳杂。八卦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含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无论多庞大,还是多渺小尽在其中

下面分别说明之:

一、 太阳病证

太阳病就是太阳的三个阳(爻)被寒、湿所伤后造成的。

太阳是由三个阳(爻)组成的,阳(爻)多所以叫太阳,卦象是乾,乾健也。太阳代表太阳(经),也为一身之藩篱。太阳是小肠有分清别浊之功,足太阳是膀胱,储藏和排泄尿液。太阳经证由于病邪质、感邪轻重和体质强弱等因素太阳经证可分中风和伤寒两类。

太阳经证

1太阳伤寒:一阳被伤是伤寒(病理卦象兑上缺),卫阳被寒所侵先伤上一阳爻,如果正气充足(也就是其它二爻本身不病),这时寒郁化出现发,寒为阴邪,其收引,所以项强,身,寒闭玄府毛窍,所以无汗,与皮毛相表里,玄府塞,所以喘促,邪在表未入里所以脉浮紧。发散风寒可用麻类。

2、太阳中风证︰为外伤风邪之意,

二阳伤寒为中风(病理卦相震),素体阳虚(中阳虚弱),寒邪入侵之后营阴受伤,卫气不足,卫气者卫外煦肢体也,因此出现发,恶风,自汗出,,脉浮缓等。甚至可出现鼻鸣,干呕。

主要病机是营卫失调。调和营卫可用桂枝类补足中阳营卫调和邪则驱外。

(二)太阳腑证

太阳寒邪直传足太阳膀胱,膀胱气化不利产生蓄证。处方:五苓散。

太阳寒邪伤阳,阳少气化不利导致蓄膀胱可用五苓散。太阳寒邪不解郁而化循经而入膀胱,结膀胱,络脉损伤则蓄,处方桃核承气,久则三阳俱伤气不摄津可产生小便尿不止(阴证),用回阳化气,处方四逆

归纳如下:

1蓄证:寒邪伤阳,邪入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液不行而致蓄

表现:小便不利,微,渴欲饮入即吐,脉浮。

2 蓄证:寒邪入里化搏结,蓄于膀胱少腹。

表现: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其人如狂。

3尿:四肢清冷,大便稀溏,尿,处方四逆

(三)太阳温病

实际上太阳温病是由于贪恋淫乐冬不藏精,阳随精泄,少阴虚寒,寒邪入于少阴,没有即时发病而成伏气,遇春天少阳之春气生发,阳气触动伏邪而发病,因为是伤精所致,所以口渴而不恶寒。《内经》叫:冬伤于寒春生温病。伏邪为病应与口鼻而入的瘟疫区别,瘟疫自口鼻而入,发病迅速,高口渴欲裂、烦渴饮冷,小便赤,大便闭结或腹泻

二 、阳明病证

二阳合明为阳明,二个阳爻在外一个阴爻在中,卦象为离,中空,藏而不能满,平时的胃脘是温温的。阳明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胃腐熟谷以化气,大肠传导糟粕以化津液。

(一) 阳明经证:太阳病不解邪循经传入阳明,中空之爻被邪填实,二阳与邪交织成病态乾卦,乾为大赤,所以发(大)、面赤、 口渴、心烦,饮冷饮舌苔,脉洪大等,只有无形之邪,没有有形之屎。教科中所传有壮,大汗是错误的,大汗之后,随汗泄,从何来?

处方:类。

(二)阳明腑证:邪陷阳明日久,津液被灼,粪便不下(病理卦象乾),乾为坚硬,邪屎并存也就是“胃家实”,多简单的三个字,言简意赅。

表现:日晡潮汗多,腹中鞭满胀拒按,大便秘结,腹中转矢气,烦躁,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寐,舌苔或苔焦裂,舌边尖有芒刺,脉沉迟实或滑数。处方:承气类。

三、少阳病证

一阳二阴为少阳,阳藏肌腠,温里而实肌腠,卦象坎,外阴内阳,内藏精汁(胆汁)。太阳病不解,一者邪内传少阳(病态兑卦下实上虚),精汁被灼不得下传小肠上泛于口,故出现口苦,胁苦满,胆汁(精汁)不能顺利下传小肠,小肠分清别浊之功被伤。方:小柴胡。二者太阴湿困(病理卦象坤),也可造成精汁不能下泻而上泛于口,所以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往来寒,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苔或薄,脉弦等,处方:大附子,苍术薏苡仁半夏等湿

四、太阴病证

太阴阴多三个阴爻(生理卦象坤),阴中藏有精气神,太阴太阴(经)和足太阴脾(经),脾为运化之官职,喜恶湿,五谷精微靠其运,湿多困脾太阴病,为娇,喜润而恶恶湿,太阴为阴体阴而用阳,寒湿困阻太阴脾,所以腹满,全身沉重,处方:大附子,湿邪寒邪上干娇所以咳嗽,寒邪伤咳嗽连声,处方:麻附子细辛或加甘生姜。湿邪伤咳嗽,处方:麻附子细辛加苍术苡仁和半夏。湿交结要出疸,阳重,小便用茵陈,阴湿重寒重,小便清大便溏加术附。

太阴病的特点:腹满、食不下,喜呕、喜温喜按。

表现为里虚寒证:腹满胀,不欲饮食腹泻,时或腹,喜温喜按,舌淡苔腻,脉沉缓弱。

五、少阴病证

少阴一个阴(爻),阴少所以为少阴(卦象离),阳(爻)多本身不病,二阳抱阴是为心(离),少阴阴中藏精津,少阴病则阳不伸(阳气减),恶寒、踡卧但欲寐,虚阳外越根,扁桃体大要发昏、胀高压,四肢逆冷成之因,坎阳被伤变成坤,死气沉沉谁知因?太阳传少阴(病态乾卦,离中阴爻被邪填实),阴伤之后精津损,烦躁口渴冷饮。少阴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卦象为坎,二阴抱一阳。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上升形成一个既济卦,化成融融的一团气。这融融的一团气是生命之根,今人不知珍惜,贪凉饮冷,日耗其阳,日久阴盛阳虚,虚阳被盛阴逼外,四肢烦,高压、脑溢、脑塞等病要发作,口渴而不喜冷饮,或喜而只漱口而不欲咽,咽喉炎等病要发作。

总之少阴病以虚寒为主,多见少阴寒化证,少见少阴化证。

(一) 少阴寒化证︰是指心肾阳气不足,病邪入内,从阴化寒所表现的全身虚寒证候。

表现:恶寒,足厥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蜷卧欲寐,脉沉细;身反不恶寒,面赤,脉微欲绝。

处方:四逆类回阳救逆。

(二) 少阴化证︰是指少阴阴虚阳亢,从阳化而出现的里虚证候。

表现:口咽干或,心烦不寐,下利或自利清谷,小便赤而短,或腹胀不大便,舌尖红赤,脉象细数。

处方:阿胶类滋阴清

少阴病的特点:少阴寒化,脉微细,但欲寐。少阴化,脉微细数,烦躁欲寐。

六、厥阴病证

厥阴一阳托二阴(生理卦象震),厥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寒入厥阴伤一阳,震变坤卦太阴乡,厥阴太阴为乡邻,阳伤脾职失健运,湿困太阴脾阳陷,消渴引饮溲长清。入厥阴伤一阴(病理卦象离,震卦上爻被邪填实),口渴烦躁谵语因。病(或寒或)入厥阴寒杂,姜附椒柏乌梅下。

另解厥阴二阴藏精(卦象震),一阳鼓动四肢健,厥阴如若伤一阴(变成病态离卦精津受伤,消渴气上要撞心,心中饥不食(卦象兑,震卦中爻被邪填实),如若一阳再有伤(病态坤卦),下利不止胃肠伤。

总之,六经辨证不越阴阳二字,就在阴阳上下功夫。辨清阴阳治疗就会易如反掌,当今的大多数疑难病参合六经辨证就会迎刃而解。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