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冬枣,被誉为中华奇果

时间:2018-10-08 21:41:17 来源:饮醉千山墨作者:沾化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沾化冬枣:沾化冬枣是果中珍品,被誉为“中华奇果”、“世界第一果品”,因成熟期晚(10月中旬)而得名。个体大,单果重平均14.7克。果皮赭红光亮,皮薄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可食率达93.81%。富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00倍、金丝小枣的20倍,含有钾、、铜等多种微量素。1995年获首届环渤海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沾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把冬枣树定为县树、10月8日为冬枣节。2007年,沾化冬枣种植面积50万亩,总产6亿,销售收入18亿元。

沾化文蛤:文蛤俗称蛤,为半咸贝类。喜栖于近河口浅海细沙表层,常随潮流涨落作短距离移动。蛤鲜嫩,清香爽口,素有“天下第一鲜”之称。汆、烩、蒸、炝或作馅均宜。文蛤又是名贵保健材,具有调阴阳、益气、补精髓、抗衰老功效。沾化县是中国三大文蛤产地之一,浅海域分布面积43万亩,蕴藏量7.56万吨,宜捕量6000吨左右,均居山东省第一位。文蛤远销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疣梭子蟹:俗称螃蟹,因其体呈梭形,背有三个隆起而得名。沾化沿海是其主产地。每年4~5月间,雌蟹游入近海产卵。蟹细嫩,洁鲜美。未产卵之雌蟹,蟹盈满甲壳,色艳味香。自古骚人墨客咏蟹文颇多,法也甚讲究,如“芙蓉菊蟹”、“雪丽大蟹”、“七星蟹”等。

渤海毛:渤海毛皮),是一种生长迅速、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世代更新的小型类,在生态习上属于浮游动物类群。毛喜栖息于近岸泥沙底质浅海区,食物链短,生长成熟,一年能繁殖二代,年产量在4万吨左右,沾化出产的毛品质最好,营养价值高,成为近年来沾化渔民海捕捞的主要对象。毛体小壳薄嫩,适于加工成皮或酱,是皮、酱的主要加工原料。市场上的皮即为毛加工而成。皮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产品中属价格比较低廉的大众化海味品。经化验每100克皮中含质39.3克,脂肪3克,类8.6克,2000毫克,磷1005毫克,5.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素0.07毫克,尼克酸2.5毫克。皮中和磷的含量在产品中最为可观,儿童适当食用皮,对其生长发育大为有益。

海蛰:海蜇又名母,为海生腔肠动物,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色、青色或微色,伞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饵。海蜇的营养丰富,每百克海蜇含质12.3克、碳化合物4克、182毫克、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海蜇是天然保健食品,具有清解毒、化痰、降压、祛风、除湿、清积、润胆功能。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为海蜇皮,腕部为海蜇。沾化县年均海蜇产量1.5万吨。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海蜇专业批发市场,年市场交易额可达20亿元。

:梭体纺锤形,细长,短而宽,有大鳞,为近海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渤海湾沾化海域常见的经济食用类。沾化海域梭年产量达1.5万余吨。捕捞梭的最佳时期在春季,民间有“食用开凌梭,鲜得没法说”的说法。开凌梭是春暖冰开后被捕获的第一批梭。每逢冬季梭便潜入深海越冬,处于休眠期的梭极少进食,腹内胆汁、杂物少,春风送暖,冰凌开化,万物复苏,农历惊蛰前后梭集群游入海口附近的河道内觅食,此时被捕捞到的开凌梭鲜美,食之即不用刮鳞也不必剖肚,只须清文火炖煮,其汁乳质鲜嫩、味美诱人、营养上乘。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