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酿葡萄酒风味缺陷、可能危害及产生原理简述

时间:2018-09-27 15:01:00 来源:雨宮羽玖作者:葡萄酒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这年啥都想自己搞,做酒当然也不例外。

说起来现在常用的自酿葡萄酒的方法大概有两种:葡萄破碎后加入成品高度酒(或其他果酒蒸馏酒),葡萄破碎(或不破碎)后加自然发酵。这俩方法要说方便那当然是前者,而且理论上,在短期贮藏的情况下,前者也要更安全些,加入的成品酒虽然抑制了酿酒酵母活动,但同时也抑制了微生物活动,不过那样做的酒就是酒兑果汁饮料(配制酒)。有那兴趣为何不来杯掺了苏打的鸡尾酒呢?

自制葡萄配制酒主要优势在于鲜食葡萄本身的甜、酸、香气与酒精和蒸馏酒香气特征协调葡萄汁降低了蒸馏酒较高的酒度(稀释),良好的配制比例带来了、酸、酒精三者的平衡与协调适合葡萄大众饮用(易饮)。当然,这些的前提都是“良好的配制”,否则依然凉凉。它适合短期贮藏,配制完成的短时间后即可饮用。高酒度可以带来不错的微生物稳定,但长期贮藏还要考察其他的稳定因素,尤其是葡萄汁不耐氧化所带来的氧化稳定问题导致出现沉淀、浑浊、变色,并使得风味朝负面方向改变

下面来重点说一下自制自然发酵葡萄酒的缺陷危害

一般的自酿葡萄酒、果酒使用玻璃容器或塑料容器进行发酵,在对葡萄进行破碎处理后加入容器中,并等间隔加入,随后保持与空气的接触(或半隔氧状态),借助葡萄表皮的酵母进行酒精发酵。有时也不会对葡萄进行破碎,而借助于上层葡萄对下层的压力压榨出汁。若发酵过程相对顺畅,没有“成”(酸菌大量繁殖导致的成发酵,具有明显酸味,口感尖酸)、变色、怪味,由此酿出的葡萄特点通常是“易饮“。

对于未引入二氧化硫、未进行充分澄清、未引入外源酿酒酵母的情况下,这种“易饮“的作用便多了一个:掩盖负面风味。

一、“喝着不冲,酸甜可口“

这是对自酿葡萄酒最多的描述词。“不冲“证明了其较低的酒度。通常,酒精度>10%vol的酒精饮品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灼感,但自酿自然发酵葡萄酒的酒精度通常无法达到10%vol,而酒中又有甜味,则说明酒精发酵并没有完全进行,含有大量残

自酿酒常常会推迟皮渣分离的时间。过长的浸渍作用导致葡萄皮与葡萄中多酚物质的大量浸出,由此带来的除了挥发酚类物质带来的负面香气以外,更明显的是劣质单宁在味觉上带来的苦涩感。

1.苦与涩

“苦(bitter)“与“涩(astringency)”是两种不同的感官体验。前者是一种味觉细胞的感受,呈味物质溶解于唾液后,与口腔中的味觉感受器接触,获取苦味信息后经神经传递至大脑产生苦味感觉,属于基本味觉之一;后者则是有关物质与唾液中的质产生凝絮反应,降低了唾液的润滑作用,并因其固定于膜组织上,使膜组织失变硬,进而产生涩感,又被称为“收敛”。人们通常难以将两者分开。优质单宁具有纯度极高的涩味,对红葡萄酒的质量有很大贡献,而劣质单宁则具有苦味,带来不愉的感官体验。甜味与苦味可以互相掩盖,自酿酒中的甜味很大程度上遮掩了其中的苦味,因此甜味本身是一种掩盖负面味感的段。

2.一甜遮百丑

高残和低酒精度降低了酒的稳定,更易使得微生物繁殖,不利于酒的储藏。不良的温度控制更易使得酸菌、乳酸菌活动加剧。

部分自酿酒的制作者所说的“酸得厉害”,通常就是由于酸菌剧烈活动引发的酸含量增加。酵母菌在发酵活动中通过酵解(EMP)途径产生丙酮酸,通过乙醛途径转化为乙醇。若酸菌大量繁殖,乙醇将通过酸菌的作用转化为乙酸,降低酒度,导致酒体寡淡和酸味,被称作葡萄酒的“变酸病”。此外,酸菌的甘分解和代谢也会对酒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当酒精含量大于10%vol时,酵母菌的生长便会受到抑制,加之二氧化硫处理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和对成过程的抑制,此情况通常可以在良好的温度控制下辅以外源酵母、人工加和二氧化硫处理后得到避免

二、“后劲儿大,上

1.杂醇

一款酒若出现后劲儿大的现象,一般认为是由于杂醇积累导致的(尽管也有观点认为并非如此)。杂醇(Fuseloil)是比乙醇碳链更长的高级醇,Fusel指的是发酵蒸馏酒中强烈而令人不的气味,通常相对较多地存在于威士忌、兰地等蒸馏酒中。高级醇有一部分来自于葡萄浆果,但大部分是酵母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物质,主要是通过埃利希途径(Ehrlichpathway)由氨基酸通过脱羧和转氨作用转化而来,也有一部分是通过酵解后的合成途径产生,但后者在氮源充足的葡萄醪中会受到抑制(自酿葡萄酒的含氮量堪忧,故推测后一种路径会大为活跃。根据现有研究,由此产生的高级醇会大量积累,且在感官量化分析表现消极)。少量高级醇会与丙酮酸经过生物转化产生的脂肪酸CoA发生进一步反应,合成构成葡萄发酵香气主要成分的脂肪酸酯。对于正常的葡萄酒而言,异丁醇、异戊醇、2-苯乙醇与甲硫醇均是其中含量较高的高级醇,它们给葡萄酒带来了更多的果香、香,丰富了香气复杂

但是,在自酿酒中,高级醇含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理论上有比较明显的负面感官体验。但推测由于发酵过程的不完全,葡萄浆果中固有的挥发香气成分及品种香气的释放,加之普通人未经过感官品鉴训练,所以对这方面没有特别多的反馈。此外,由于更长的碳链和更复杂的结构,高级醇在身体内降解缓,故在较低的含量下就能导致“上”。高级醇容易在人体内积累,产生毒害。

2.甲醛

甲醇本身具有较高毒国家标准要求其含量应低于400mg/L,但自酿酒中的甲醇含量普遍超标。葡萄酒中的甲醇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即酵母发酵和果胶质分解。

在酵母发酵代谢中,甲醇是正常的发酵副产物之一,在良好的环境控制下,其含量通常低于国家标准和OIV标准

果胶大量存在于葡萄和表皮,其存在会导致葡萄酒澄清困难等问题,工业上常使用果胶酶来除去果胶。果胶酶可以将果胶质分解成半醛酸和果胶酸,这可促使葡萄汁的下降并迅速澄清,提高葡萄酒的出汁率和可滤,添加量一般为10~30mg/L。但与此同时,分解产物的进一步分解会产生甲醇。在可控环境下,此途径的甲醇产量并不高。

自酿葡萄酒甲醇超标,主要因为上述两个途径失控所导致的。除酵母会在发酵过程中产出更多甲醇之外,发酵环境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也会产生果胶酶。这在促进果胶分解、增加甲醇产量的同时,在其代谢过程中也会产出更多甲醛。通过发酵温度控制、缩短皮渣浸渍时间,可以有效降低甲醇含量。

参考文献:

HazelwoodLA,DaranJM,vanMarisAJA,etal.TheEhrlichpathwayforfuselalcoholproduction:acenturyofresearchonSaccharomycescerevisiaemetabolism[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08,74(8):2259-2266.

De-La-Fuente-BlancoA,Sáenz-NavajasMP,FerreiraV.Ontheeffectsofhigheralcoholsonredwinearoma[J].FoodChemistry,2016,210:107-114.

HoriH,FujiiW,HatanakaY,SuwaY.Effectsoffuseloilonanimalhangovermodels.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Aug27,2003.

张广芳,曾桂凤,曾令文.自酿葡萄酒中甲醇和杂醇检测分析[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6(05):141-146.

惠竹梅,吕万祥,刘延琳.可同化氮素对葡萄发酵香气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4):5058-5066.

孙喜荣,秦宇,张文娟.自酿葡萄安全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04):79-81

李艳松,文良娟.果胶酶对葡萄酒酿制过程中甲醇含量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2,33(09):17-20.

李华.2006.葡萄酒品尝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华,王华,袁春龙,王树生.2007.葡萄酒工艺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华,王华,袁春龙,王树生.2005.葡萄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