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家团圆才是中秋的味道

时间:2018-09-20 02:00:52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作者:月饼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没到农历八月初一,母亲就开始买了。父亲戒烟后,家里的零嘴不断,各种小点心、小干果堆在餐桌上,随着季节、时令变换。父母口味一样,每到节都会四处寻找一种色酥皮。五仁馅的,里面必须有鲜橘皮腌制的青红丝。各种各样的买得多,但总是遇不到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

童年时,我也是的。只是那时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年里只有八月十五那几天才能到,不像现在,想什么时候总能买到。

节走亲戚是老一辈的传统,阳泉食品总厂的颐寿牌,一盒四个、八个,或枣泥的或五仁的,口味正宗。后来又有了一种改良糕皮馅,红火了一阵。但街上卖得最多的还是那种散称的各式,有些只用食品着,外面裹一张红色的,印有的名号及馅料、生产年月日,细麻绳一捆,四五个算一

走亲戚,是小时候难忘的情节,也记得因为“大迁徙”出的话。父辈兄弟姐妹多,需要走的亲戚也多,叔叔、大爷、姑姑、舅舅、姨,奶奶家和姥娘家的亲戚加起来,得走近十家。和堂兄弟、表姐妹一样,我们提着东家出来西家进去,不亦乐乎。很,就会有人发现,自己家送出去的五仁,不知让哪个熊孩子又送了回来。过剩,总得再想法儿送出去。于是,一盒,串了两三家,才能正式“落户”。

早上,盼了好久的大餐终于可以上桌了。母亲会把各种口味,每样拿出一个来,一切四瓣,用盘子装上,四五个,四五种口味,正好父母、我和妹妹,每人一小块。和母亲一样,我也酥皮五仁馅的,最喜欢完后盘子里剩下的酥皮,一定要舔着干净。馅料里的青红丝有的孩子深恶绝,一定要揪出来扔掉,有的人却若至宝。枣泥、豆沙、五仁,是那时候的标配。

后来,成灾,家家户户每年都有十来盒送不出去的不了的要么坏掉,要么放得像石一样硬。舍不得扔的人家,还会放在蒸锅里蒸了再

到2000年后,摇身一变成了“奢侈品”,不但里面夹的馅料五八门,装更是华丽至极,动辄100元、200多元一盒的成了普通人家望尘莫及的“贵族”专用。

再后来,节走亲戚,人们就很少买生活质量好了,人们拒绝高、高食品也成了忌口食物,无辜地从美食变成了“糟粕”。

如今,回归,我开始四处搜罗好父母解馋。清真、红核桃仁炭烤、双合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盂县张大虎的……有的价格很高,一个卖八元、十元。但无论什么样的,母亲总说,不是自己想要的味。直到前些日子,辗转买到了张庄镇张庄村的“老字号”,这家用三代祖传的馅料配方、工艺制作,一碰就掉的酥皮、五仁馅,轻轻咬一口,馅料里的咯吱咯吱响,而且还采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装,4个只要6元妈妈说:“就是这个味儿,小时候的味道。”

节之夜,月上树梢。过晚,供养月婆婆的环节即使阴雨天也不会落下。天是丰收的季节,一张小方桌上摆满天的果实。煮老玉米葡萄苹果香蕉和各式,满满的一大桌。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供养月婆婆。母亲是一个非常重视仪式感的人,从小到大耳濡目染,这些个节日的仪式已然深深烙印在我和妹妹,以及我女儿生活中。八月十五团圆夜,喜欢节日气氛的母亲却总是心事重重。妹妹一家远在杭州,我女儿也考上了南方的大学,一家人很少真正团圆

八月十五,皎洁的月光下,母亲的阳台,妹妹家的阳台,我家的阳台,还有女儿宿舍的阳台,南北两地四个阳台,风格各异的供品,打开视频,相互晒晒自己小方桌上供养月婆婆果、,每个人的心里都如同打翻的五味瓶,各种滋味涌上心

月是故乡明,团圆才是的味道。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