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葡萄酒界的6大谎言

时间:2018-09-15 22:01:10 来源:进口好红酒作者:葡萄酒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摘要:人们存在很多对葡萄酒的错误认识,比如葡萄酒只适合饮用、高酒精是恶魔、分数越高的酒就越好等等。总结出葡萄酒界的6大谎言,为你揭开它们身上笼罩着的迷雾。

葡萄电影《杯酒人生》(Sideways)曾极力颂扬皮诺葡萄酒(Pinot Noir)的美味,然而当你回去喝一些梅洛葡萄酒(Merlot)时,你会发现梅洛也丝毫不亚于皮诺。同理,大多数酒迷都怀抱ABC迷思——Anything But Chardonnay,即“除了霞多丽,什么都可以”的偏激想法,然而人们讨论最多的却是蒙哈榭(Montrachet)。蒙哈榭以出产充满风味的浓郁型霞多丽葡萄酒而著称,不过人们似乎很偏这个拗口的名字。为了阻止这样的错误认识继续遮蔽人们的眼睛,本文就为您揭开葡萄酒界甚为流行的6大谎言。

谎言一:葡萄酒只适合饮用

谎言:这个谎言可能是这样流传开来的——丈夫要了一杯葡萄酒(Chenin Blanc),而妻子居然得前俯后仰,于是丈夫觉得很失面子就再也不喝葡萄酒了。这就跟男人不穿粉红T恤的道理一样。

真相:事实上,葡萄酒也可以非常优雅、精细和复杂。只要避免一些甜葡萄酒,葡萄酒也同样可以清新爽口,比如奥地利的绿维特利纳(Gruner Veltliner)、希腊的阿斯提可(Assyrtuko)、意大利的维蒙蒂诺(Vermentino)以及长相思(Sauvignon Blanc)等等

谎言二:高酒精是恶魔

谎言:一些人对高酒精度葡萄酒谈“虎”色变,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酿酒师故意采用过熟的葡萄,因而葡萄的含量上升以至于发酵成的酒精也越多,最终达到17%ABV左右。而对于葡萄酒来说,15%-17%ABV的酒精含量已是超高型了。

真相:高酒精是恶魔的这一看法不仅对葡萄酒产区不公平,对某些葡萄品种也是不公正的。一些葡萄品种比如仙粉黛(Zinfandel)本身就是富含分的葡萄,因此用其酿造出的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很容易就达到16%ABV以上。而对于像西班、南意大利、加州、澳大利亚以及阿根廷部分地区等这样阳光充沛的产区来说,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更是习以为常。而酿酒师们也可以通过控制发酵过程或采用提前采收葡萄方式来让这些本该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更加美味可口。

谎言三:90分酒比89分酒更好

谎言:《葡萄观察家》(Wine Spectator)、《葡萄好者》(Wine Enthusiast)、《葡萄酒倡导家》(Wine Advocate)等都是各有各的评分体系,他们的首要目地当然是卖酒。

真相:研究表明葡萄酒根本就不能用准确的分数来衡量。比如一款今天被评为90分的葡萄酒,也许换了明天,它的分数可能只有89分或88分了。其实,葡萄酒是一种在不断变化的东西,你并不能完全用准确的分数来衡量它,因此千万不要被那些分数左右你的选择

谎言四:陈年酒比年轻酒更好

谎言:一个私人酒窖的管理者曾这样说道:“当看着他客户的酒窖中存放着堆积如山的勃艮第葡萄酒时,他感到异常沮丧。”事实上,没有什么比看着这些窖藏的佳酿地错过最佳适饮期而更加令人心了。

真相:现今的大多数葡萄酒都是适合年轻时饮用的,而现在市面上的葡萄酒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适合陈年型,一类是适合即饮型。那些适合陈年的葡萄酒往往拥有高单宁和高酸度,这样才能拥有较长的陈年潜力。

谎言五:旧世界>新世界

谎言:自从酿酒葡萄从高加索地区传入欧洲,再由欧洲殖民者带到世界各地,到如今葡萄们的身影已经遍布全球。世界也因此被区分为旧世界和新世界,即传统的葡萄生产国与新兴的葡萄生产国。

真相:在过去的60年间,葡萄酒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和澳大利亚不再是葡萄酒世界里的小伴,而加拿大、阿根廷、智利、南非等也都在大量出产着葡萄酒。新旧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而且两者之间葡萄酒的风格也由于酿造技艺的不断提升而变得越来越难以区分。

谎言六:酒杯越大越好

谎言:酒杯中的葡萄酒需要一定的空间来散发出它的香气,因此酒杯越大越好。

真相:尽管酒杯制作商们会极力地告诉你酒杯在葡萄酒品鉴中的重要,但这并不代表着酒杯越大越好。大的酒杯固然对醒酒有利,但这也可能会给葡萄酒带来过度氧化或者香气无法在杯口聚集的风险

小编是红酒好者,有兴趣的可一起交流哦。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