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粉)糍粑——会做饭是什么感觉

时间:2018-09-14 21:41:14 来源:第一个水边的海伦作者:做饭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两个月前出去旅游了一趟,第一次到红糍粑,念念不忘,想着自己做来,前两天终于做了一回。

正宗的做法是把糯米蒸熟捣烂成粘粘的一团,那个有点费力,第一次做,做个简单点,直接用糯米粉,网上搜到几种做法综合了一下。

实际操作如下:

1 糯米粉筷子拌成均匀的颗粒,要一点一点加,面盆里干面粉不多的时候,用和成面团。注意不要烫

2 把面团切成小块,做成一个一个小面

3 用一一煎熟即可。

4 取干净锅倒一点,加入适量熬成浆,要小火熬,边熬边搅,熬到冒泡就好了。

浆倒在糍粑上,红糍粑就做好了。

照着网上说的做,但我失败了。

第一个明明是小下锅,煎出来象厚厚的小烧;第二个特意压扁些,煎出来是稍微薄一点的小烧。第三个第四个就摊得很薄再煎,结果焦脆了,样子还好口感不好。

的味道也不对,用的是色的红(品名是红颜色的),没有红特有的味道,只是普通的甜。

满身烟味做出一盘这样的东西,我沮丧了吗?没有。以后再做。

隔段时间就想做点新的,没做过的东西,很想,不做就象没有真的活着。到网上查,照着做。小时候很抗拒,象很多小孩,嫌麻烦,觉得意思,说“一辈子不,天天在外面”。但是,自己感觉真好,以前为什么发现

什么感觉

生活的真实感。

时就是动脑不想其它。在厨房没人打扰地干活,那种状态可以叫做忘我,那时的我,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忘了自己,也忘了世界。很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时候,都可能都会这样,很舒服。多希望整个人生都能这样。如果做的好,那就更好了。即使失败了,那个过程还是舒服的。起身做任何事,对于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的人(现在很多人都如此吧),都是一种有益的体力和精神活动。当你动起来完全一件事,会有一种真实感,你是真实的,厨具、食物是真实的,色香味的感受也是真实的。描述、想象是一回事,亲身经历是另外一回事,真实有种不可替代的质感。

在看一本《木匠记——如何更真实的生活》,一个编辑改行去做木匠的故事。她不是把做木匠当消遣,好,而是工作,谋生方式,通过亲做出真实的家具、用品乃至装修出整个一个新房子,来重塑自我。还没看完,理解她说的“更真实的生活”,相信作者会得到她想要的结果,也渴望这种被真实重塑的经历。“工作生活。”工作会塑造一个人品决定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除非把当成职业,否则很难到重塑的地步。但在把食材变成食物过程中,还是会觉得有修复感。不仅仅是到一顿而已,有温度有味道。要,要感受,要判断,要完成。

我一定是动的太少了,才有这么多感受。

治愈感。

过程中对情绪精神上的修复感,就是治愈了。治愈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甚至一定不能解决问题。比如养只也很治愈,可谁能指望一只解决人生什么问题。治愈有点象睡觉,看似没做什么,也没什么有用的,却让人感到舒服和意足。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有用,是一种调动肢体和感官的轻体力劳动,虽谈不上创造,但有个人色彩, 个人的某种特征会体现在的味道里,完全一样的食材、一样的做法,会做出来不一样的味道。的治愈感是多维的,投入和放空同时存在,有的真实感,有食物的满足感,做不好还会有失落感呢。

当然,把当喜好而不是工作才会如此,比如厨师和主妇。谋生总是艰辛,工作会付出更多辛苦,面临更多挑战,那里的乐趣和治愈就复杂了。

,会多一点对生活掌控感。

多一点能力,就多一点选择,多一点乐趣。象开一样,会是种方便、实用提高生活品质的技能。在这件事上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这个掌控算不得小。想点啥,想补点啥,自己能做。即使在小事上,能自己做主,有能力做好,都是好的。

做了一份糟糕的糯米糍粑写这些个,确实想太多,难怪做的不够好。这条路还长着呢,多做多说话,最近的小目标是做出好的糍粑。

生活不易,想的多做的少只会空留惆怅。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事情一件件做,日子一天天过下去,才是正道。共勉。

附赠一红烧图片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