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无锡特产,洁白如玉,鲜嫩可口,是秋天百姓饭桌上的佳肴

时间:2018-09-08 17:26:22 来源:我是乐道也作者:茭白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无锡历史上有一种著名,洁如玉,鲜嫩可口,每到高气爽的时节,它就摆上了百姓的桌,是无锡人最的佳肴,它就是茭

原产我国,长江以南低洼地区种植最多,无锡茭,久负盛名,是名特产品之一。茭是一种很古怪的东西,古人称之为“菰”,它是一种多年生生宿根植物上长出的一种肥大嫩茎,这种嫩茎并不是正常形成的。菰的根际有一种色匍匐茎,春天萌生新株,初夏或季抽生茎。茭生长全靠一种菰粉菌在其间起作用,该菌的菌丝入侵菰的茎后,会分泌出一种吲哚乙酸的刺激素使茎细胞增生,使其不能正常抽苔开,而膨胀成肥大的嫩茎,即是茭。茭种植要有专门的技术,如种植不当,粉菌以色厚堰孢子状存在于茭中,就成色斑点,这种“灰茭”不堪食用。如果粉菌不能进入茎中寄生,则又形不成茭,茭农称它为“雄茭”或“强茭”。所以茭很难种植成功。

无锡茭种植历史约有二、三百年,据《太湖备考》记载,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城南太湖附近一直有栽培。近代无锡茭,则最早出现在北郊梨庄。该村大约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开始种植茭。梨庄村北面有一座忠贤圣神庙(解放后为梨庄小学校址),庙里有个猛将殿,殿内供奉的猛将神被当地百姓敬奉为“茭老爷”,每逢阴历五月十日,茭农在庙里演戏酬神,非凡。

由于种茭技术要求高,便于垄断,另外种茭经济效益也好,所以当初梨庄种茭的农民长期保守技术,控制茭种,将其视为专利,其它地方绝不准染指,种茭技术甚至传子不传婿。直到民国初年,梨庄的茭种及技术才逐渐外流,这期间还发生过种种趣闻。

生长要有适宜肥和土壤,地力消耗大,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种三、四年就要减产,当时茭农自有土地有限,就习惯“借田种茭”,即茭农每隔三、四年就向附近农民租用稻田种茭。而稻农也乐意出借,因种过茭的田,肥效尚存,来年种稻可不需施肥,仍能获得丰收。有一年茭农在归还土地时,遗留了一些茭墩(即菰的根茎,春天会萌生新株)在田里,稻农就暗暗收藏,寄秧在其它田里,来年也种植茭,获利颇丰,因此引起了茭农与稻农间一场纠纷,直到打了官司才了结。虽然后来种茭者日见增多,但种茭技术是绝不轻易传授的。无锡有句俗语:“你好我好,种田种茭”。对农民来说,种茭的技术一旦掌握,相对而言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日子也就较为富裕。广益乡有一户农民,为了要种茭,千方百计娶来了梨庄茭农的女儿媳妇,当时言明嫁妆什么都不要,只需带几茭墩就行了,结果茭秧就传到了。后来高长岸、刘潭等地也效此法引进了梨庄茭

清末民初还发生过一桩官司。村自种茭后,全村渐富,后来有位叫金阿丘的农民,偷偷把茭秧传给管巷(即今丁村)一个亲戚,被发现后,全村百余户人家起来反对,把金阿丘用链锁在村上观音堂内,并将管巷已种的2亩茭田全部坌掉。后来双方请了地方上的图董,大打官司才了结。

尽管到解放前后,种植茭的地区已扩散到苏浙一带,但由于条件及技术等限制,各地所产茭均质次量低,无法与无锡茭相竞争。五十年代末,各地又从无锡大量引种茭,结果又大都试种失败,唯独上海青浦县一地取得成功,以后就大面积种植。

无锡茭特点嫩细糯,纤维少,口味鲜中带甜,营养丰富,含有分、质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茭还有功效,据《本拾遗》记载,茭可“去烦,止渴,除目,利大小便,开胃,解毒”,确是中的佼佼者。无锡茭每年夏2次的收获期刚好是淡季,又值端午、国庆三大节日期间,是少不了的应时肴,所以倍受欢迎。

无锡茭从产地可分南门茭与北门茭,南门茭在小箕山一带种植,茎粗短,有灰芯,较晚熟,质量也较差,上市数量不多,解放后逐渐被淘汰。北门茭即城北所产,经过长期精心培育,形成了3个优良品种。早熟的叫稗茭,质稍带青绿,纤维质较粗,但成熟上市期却能提前20余天。晚熟的叫红壳茭,植株高大,结茭粗壮,单茭重达150克以上,品质好,茭净细嫩,产量高,单季亩产25担以上,茭壳青绿色,筋脉现红色斑纹,故有红壳茭之称。介于早晚熟品种之间的为中介种,集前两种品种的优点而育成,上市时期适当,是被推广种植的品种。遗憾的是,随着无锡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原来种茭区已消失了,现在的无锡茭,已经是移植到周边外地去栽培的了。

无锡茭可与各种荤素搭配烧制成各式佳肴,一些中均用茭作配料。仔茭是一只颇有特色的时令冷拌,一般市民在初夏和夏之交嫩茭上市时常做来。制法是将净茭原根煮熟,切成3厘米长,6~8毫米厚薄的茭丝,然后放入、味精、麻等拌和上盆。这道,茭嫩无筋胜冬笋,软糯味鲜,口脆爽,是家常佳肴和筵席上价廉物美的一只冷盆。一般百姓也喜欢丝、茭炒毛豆子,或者干脆炒咸,同样味道鲜美。喜欢尝新的,还将茭剁成细末,与糜拌和,加入米、清等,馄饨,是一道精美的应时点心。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