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开海啦!这些海鲜的冷知识考考你是不是正宗的锦州人

时间:2018-09-03 22:00:49 来源:锦州日报作者:梭鱼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海鲜知识 考考你

锦州开海啦!

这就意味着——

一大波海鲜来袭!

没错,是一大波!

终于不用再冷冻了!

随之而来的,

还有货门的一大波哈!

好吧,好吧。

锦报君说,

作为一个地道的锦州货,

这些关于海鲜的事儿,

你知道多少?

锦州出产的海主要有:“扔巴”、“鲈子”〔lǔ zhi〕、“梭”、“塔巴”(鳎板)、“鲆”、“铜锣”、“池”、“把脐”(bǎ qí)、“刀”、“ 青条”( 针)、“面条”、猴儿等。咱就一个一个的“烤”起来!(文中括号内拼音注音为锦州方言读音,不是汉字标准读音。编者注)

(扔吧

“扔巴”,是的一种。大者体长约40厘米,,细鳞,口大,尖利,以、小等浅海海底及近海河沟生物为食,生存期一年。扔巴是本地沿海最常见、价格最低廉的种。扔吧质细腻,通体一棵刺儿,两腮边各有一块蒜瓣儿,味道非常鲜美,是百姓餐桌上的佳肴。食法可煎、可炖、可炸、可烤。经常的法还有一种是烧(煎)咸扔吧干儿。末冬初,捕捉成熟的扔吧腌咸、晒半干,用线穿成串儿挂起来,待冬天时放在火盆里烧、炉子上烤、锅里煎炸均可。

扔巴春天“开海儿”产卵后即死,所以,的扔巴只有初春时节。扔巴子的味道较更鲜美。“甩完子”(产卵后)垂死的扔巴软绵绵、粘糊糊,起来就没什么味道了。

关于扔巴“一年一死”的事儿有个讲究儿。传说,海龙王的女儿变作一条小里嬉戏,中的儿不认识小龙女,一条大把她紧紧咬住了。眼看就要龙葬口,在这紧要关,一条小扔吧勇敢地冲了上去,狠狠地咬住了大的尾巴。不管大怎么用力地摇动尾巴,想把小扔巴甩掉,小扔巴就是紧紧咬住大不放。大难忍,不得不放开了小龙女。龙王爷见女得救,非常感谢小扔巴。于是就颁下了旨意:“扔巴一年长一尺!”可是,小扔巴听错了,听成了“扔巴一年一死。”于是,可怜的小扔吧就只好一年一死了。其实,五湖四海的都是一年一死。过去,扔巴产量很高,不值几个儿,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扔巴”的小名意思是“扔掉吧”。现在因为扔巴越来越少,已经与一般的海价格相当。

到扔巴肚子里小,非常干净。经的胃液半消化后,有一种特殊的鲜味,是本地一道特殊的美食。有人说:“一个扔吧肚子,等于半个海。”俗语有:“梭、鲶尾、扔吧肚子、鳎板嘴。”幼时的扔巴,称为“扔吧芽子”,其它的小,没有叫“芽子”的。

(鲈子

“鲈子”,一般写做“鲁子”,鲈的一个亚种,是渤海特产。此凶猛,以各种小为食,活动范围可以从底到面。如果养的池塘里放进了鲈子,哪怕是进了一些刚孵化的苗,长大后也会让整个池塘里的全军覆没。鲈子是本地名产,有“儿鲈子”之称,一根刺,蒜瓣,味鲜美。大的鲈子,被戏称为“巡洋舰”。

(梭

“梭”(梭子)也是本地名产。此可在中“三级跳”,游速极,故称梭。梭的“万儿”非常明显,有经验的人在面上一望便知,一网下去,必有收获。梭属有鳞,以底微小生物为食,往往是连泥一起吞下。春季开海儿,梭顺潮而来,腹中干净,“素肠儿”,称为“冷”。这样的梭食用时,一般不去除。如果将内取出,单独炸酱,味道十分别致,特别是肚脐儿”,味道更美。夏季的梭往往有“泥肚子”,松软,不及春两季鲜美。

骨松软,腌的小梭在烧、煎时,可连皮带骨一起下。这就是前边说的“梭、鲶尾……”的“梭”。有人戏说:“宁舍姑娘屁股,不舍梭脑瓜盖儿。”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据说,梭的寿命可达二百年,可以说是中的寿星。

有一种带眼圈儿的“眼梭”,也称“眼”,学名鲻。其实,梭也是鲻的一种。民间有“眼”和“春梭夏鲁(鲈子),眼割谷”的说法

(鳎板

“塔巴”也称鳎板,是一种比目,体扁平,比之鲆等更扁更平,由于形似宝塔而得名。小的塔巴称为“塔巴尖儿”。质较其他比目类更美,是本地名产,价格昂贵。有个绕口令:“南边来个喇嘛,‘提喽’〔dī lou,拎,也称‘提溜’〕一条塔巴;北边来个哑巴,拿着一个喇叭;喇嘛要拿塔巴换喇叭,哑巴要拿喇叭换塔巴。”

“池”、“把脐”、“青皮子”、“葫芦片子”等为,体扁平,喜集群。质鲜美,但小刺儿较多,不宜幼儿食用。此类以把脐居多,为百姓美食。由于其名有点“不讲卫生”,现在一般称其为“扣儿”。民间讲,“五月节(端午节)把脐”,一般是用腌制后干煎。把脐,即。“池”,山海关一带称为“气泡儿”。

(河刀

“刀”,不是带,近些年改称“河刀”,是本地海产品中味道最美者。刀与“乱江子”〔làn tóu jiāng zhi,也称“大饱儿”〕、塔巴尖儿、“望海潮儿”、“海鲶”等都是过去农户人家开春时炸酱的好食材。可惜,刀现在在大凌河口已经灭绝了,但辽河口还有,却早已离开了农家百姓餐桌。河刀,学名凤尾

“鲆”(平),即鲳,也称“镜”,也为近海名产。

“铜锣”,因出后发出铜锣般的叫声而得名,也是近海名产,也称鳘子。

“青条”(针)、“面条”、“箭”(篱笆)、小等产量较小。有串话儿说:“属的——溜边儿。”“溜边儿”,意为遇事往一边儿躲。

本地有野生河豚,俗称“腊棒子”,蒜瓣,味鲜美。但因此含有剧毒,为神经毒素,稍有不慎就会毒死人,所以本地人不敢食用。现在,有人工养殖河豚的,主要供外销。腊棒子出后,会“气鼓鼓儿地”,身体圆得像皮球儿。钓扔吧的时候,有时也会把腊棒子钓上来。

“猴儿”学名狼,俗称“猴儿屪子”,形似筷子,通体深灰色。生活在潮沟、滩涂的稀泥中,齿锋利,似猴子的獠,又极。用腌咸、晾干,可在火盆里烧着。过去,也常用于给,现在成了“罕见〔hán jiūn〕物儿”。

(对

本地海产类主要有对、青、红(毛)、“”、“子”、“子”(蛄)、“麻线儿”。

在本地很有名气,旧称“明”,现在也叫海中国、东方,以区别于引进养殖的外来品种。

,可做馅儿、炸酱等。一般时,用煮熟,晾成干品,即“皮子”。皮子,可以“空嘴儿”,可以直接作为一道,也可以作为熬的辅料,还可用于蒸等。同时,它是极佳的食品

为纯野生,产量较高,是制作米”(也称“海米”)的原料。过去制作米时,把用煮熟的晒干,放在“面袋子”里摔,叫“打米”。然后,把摔掉皮儿的筛出来,叫米。剩下的部分叫“糠”,因其中还有碎细的等,一般也可食用,也是过去给的主要食材

煮熟后均为红色,不同的是有一对长长的钳。其食用方法均与青差不多,但味道“咋说”还是稍差,产量低,价格也低。

“麻线儿”,即乌,也有称“线”的,即制作酱、卤的那种小制作的卤酱,叫“驹子”,不腐烂,不能撇,产量也较小。

现在人们养殖的、竹节(也称基围)等均为引进品种。

子)

子”,山海关、兴城附近叫“皮”或“皮皮”,学名蛄。在本地产量较大,既可登上大雅之堂,又可见于百姓餐桌。叫“皮皮”没啥道理,似为“琵琶”之误读。南方有的地方称其为“琵琶”,比如台湾

(梭子蟹)

本地有经济价值的海蟹主要有两种:“海鸡子”和“火蝎子”。

海鸡子个大,叫海鸡子是说它像海里的鸡一样大。因顶盖像梭子,也称梭子蟹、飞蟹。火蝎子,煮熟后通体火红,蟹钳和“脸儿”有点像蝎子,故称火蝎子。现在人称“赤甲红”。

有一种“盖儿螃蟹”,也称“鬼蟹”,学名锯缘青蟹,炖倭瓜最好。

还有一种在海边儿、潮沟边儿掘洞而居的小螃蟹,叫“蟹”,俗称“驴粪球子”,学名天津厚蟹,就是做“螃蟹豆腐”的那种螃蟹。用煮、炸酱、生沤〔nòu〕螃蟹酱都挺好的。

本地贝类主要有“大蛤蜊”(文蛤)、“蚶子”〔bái hān zhi,四角蛤蜊〕、“红蚶子”(赤贝)、“麻蚶子”(杂色蛤)、“老瓢”(也叫马蹄蛤、青蛤、兽)、海螺、“米粒儿”〔mī lengr,兰蛤〕等。

米粒儿”,小的真像米粒儿,大的像指甲,是对天然饵料。最近几年,人也店里有“米粒儿炖豆腐”、“米粒儿馅儿饺子”等。还有些不知名的小海螺叫“海毛嗑”、“海贝贝儿”〔hǎi bēi beir〕等。

近海滩涂有一种泥螺儿,俗名“泥溜子”,南方有的地方称为“梅螺”。形似海螺,也像蜗牛儿,壳儿软,可食用。过去,本地没人这东西,现在,外销很抢

(八爪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