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到情感的卤味记忆

时间:2018-08-31 09:46:37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作者:昆明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卤味成为不少昆明人对家的味道记忆。记者刘凯达/摄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关兰)喜欢标新立异的昆明人其实也恋旧,一如昆明人喜好传统的味道。

从一碗小锅米线就可以看出端倪:哪怕街有驰名的老字号,也有新兴的洋派连锁店,但问及哪里的小锅米线最好,大多数人还是会说自家的。从香透亮的红,到咸酸适度的腌,一碗家里煮的冒着气的小锅米线,起来才最能让昆明人久久回味。

一盘餐桌上的卤味,也透着昆明市井生活浓浓的烟火气。从最初因便宜、实惠备受青睐,到如今成为寻味昆明的网红品之一,卤味出现在或隆重、或家常的餐桌上,成为不少昆明人对于家的味道记忆之一。

市场的猪 酒后的市井味

一般是上不得台面的。但用老一卤,就变成了老昆明人钟的下酒价格便宜,肥腻的质口感香糯,带皮有嚼劲。一口下去,卤汁味中和了腻感,再配上略带辛的苞谷酒,昆明人钟的味道呼之欲出。

20世纪80年代的课司街市场总是熙熙攘攘。每天,卖卤的小刘师傅摊位前都会排着长长的队。做好开摊的准备工作,小刘师傅用钩子从大锅里勾出一块块冒着气、卤汁淋漓的猪、口条、肥肠、肚子,排队的人用筷子夹起选中的那块,称重、切片,再拌上秘制的佐料,撒上青翠的葱、芫荽,用袋子装好的卤刚递到主顾们上。主顾们拿到后,总是先抓一片塞进等在一旁的孩子嘴里。

每逢星期天,小刘师傅的生意会更好。那时候每周仅有的一天休息,大多是用来做洗衣服、掼煤球这种耗时、费力的家务活。等到晚时间,主妇们赶不及做,就煮一锅,买上一回家,抬出小餐桌,在院坝的树下,就着习习凉风,男人们再喝上一口小酒,一天的疲惫随之散去。

宴席上的卤记忆中的喜庆味

昆明人请客是讲究的。宴席上必不可少的凉有两道,一道是凉米线,另一道就是卤拼盘。

来到如此隆重的场合,也换了一副样子。摆盘和搭配大有讲究,一般是酱牛、卤豆腐、卤猪肝和卤鸭掌,有荤有素,还能满足从小孩老人不同口味需求。在大大的瓷盘上,将切成薄片的各式卤味依次摆成圆形,淋上浓浓的酱汁,中间再放上一个卤,象征着圆圆满满。

孩子们总是最喜欢跟着大人宴席。平时在家总有这样那样的规矩,而到了这种场合,家长们也变得随和起来。孩子们可以挑自己喜欢,随便上几口就可以和其他小伙伴去。离开餐桌前,大人们总是要夹上几块卤递给孩子,一边嘱咐着:别得忘了啊!

宴席总是伴随着欢乐,婚宴、满月酒、寿宴……在那些没有相机和机镜记录影像的日子里,这些对每个家庭而言最重要的日子的记忆,浓缩成一道道精心挑选准备肴,变成昆明人心里抹不去的记忆

米线馆的红卤碟 闲适的生活

米线可以出现在昆明人一天中的任何一个时段,从早餐宵夜,都有它的身影。

在老字号的米线馆里,为米线佐餐的,就是卤。这里的卤种类不多,一般有耳片、鸡肫、卤豆腐,佐料也没有卤摊上丰富,但配合着腾腾的米线,别有一番风味。

一般来说,只有大锅米线的时候,才会点上一碟卤。等着滚烫的米线凉下来的过程中,上一些有嚼的卤,让等待的急切缓和不少。

在宝善街的建新园,如果错开高峰时段,就可以买一碗脆旺米线,再添上一碟红耳片。米线一定要酸浆的,脆哨用肥兼有的五炸成,嚼在嘴里酥脆又不失香,再加上滑嫩的旺,配着熬成奶色的骨。卤猪耳朵切成薄片,呈半透明色,再淋上红,用小碟子呈上,红分明,煞是好看在临窗的位置,晒着暖暖的阳光,品着简单美食,享受昆明人条斯理的生活中的一段惬意时光。

老字号的酱牛 寻根的老滋味

如今餐饮种类日益丰富,而昆明人却越来越喜欢寻找那些藏在角落里的老字号,品味不变的老味道。

不少老店,因其年代感和知名度,成为网络攻略中的“网红”,引来本地或是异乡年轻人在老店招牌前留下自拍,发朋友圈“打卡”。而老昆明们,则是惯了这始终如一的味道,一段时间着,就会想。

哪怕是早上9点,金马坊的一家卤味店门前也会排着队。来买的人有本地的,也有外乡客。在这里买卤的效率极高,哪怕排了将近1个小时的队,真正买卤也就只需要两三分钟。还没排到巨大的玻璃橱柜前,食客们心里就开始盘算:买半只卤鸡、3两牛肚、4个卤,再加点麻。真正排到自己,赶紧把盘算好要买说出来,店员一边不停歇地取、称重,一边问着:“还要什么?”称完,总价也计算出来,一刻都不耽误。

味道的记忆可以长久地留存在一个人的脑海中,这也是食物带给人们更多情感寄托的原因之一。从舌尖情感的卤味记忆,记载着几代昆明人记忆深处的生活印记,也成为了这个城市独特韵味的一部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