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种的菜就是好吃,你家门口有喜鹊做窝吗?

时间:2018-08-10 17:50:44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作者:石磨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放牛 向以桦

生活节奏

凝视

陈天敏

园离家很近,小走几步就能到达。老家把种粮食的土地就称作“地”,却把种的土地称作“园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场圃任园地。”《清史稿·食货志一》:“曰官田。初设官庄……又设园地,植瓜果,选壮丁为园。”这一叫法居然被沿袭下来。

一块地就是一户人家的农贸市场,只是那挤挤攘攘的,不是买的人,是使劲玉米身上攀的豇豆,是穿红着绿招摇过市的椒,是一高兴就铺天盖地生长的空心。它们呼吸自由自在的空气,着腐殖质和圈里的猪拉下的粪便,身上总有一股不被驯服的野结多少果子就结多少果子,招多少虫子就招多少虫子。

我不是素食主义者,餐桌上丰盛的肴摆在面前,我会首先选择类。可说来也奇怪,再鲜美的都得调料放到位才可口,许多产妇月子里各种鸡鸭侍候着,体重仍然下降,大概就是味道太淡难以下咽的缘故。

就不一样了,嫩嫩的立在园子里,一棵一棵像要盛开的簇,那叶子绿得真能掐出来。随意择几片叶子放在沸里烫一下,整个厨房都弥散着一股清香。那天然熨帖的美好,再好的酱料都只是锦上添罢了。地里的就跟地里的人一样,很少雕琢自己。那种接近野生的本真,让我在凝视园时,脸上一阵灼

葱是园里的人。即便是看起来有点粗犷的大葱,它的茎杆呈色,挺拔又正直。一旦气温升高,大葱便会开出球状的朵,虽然朵会因为品种的不同呈现细微的差别,但或嫩绿,或乳,或淡,总归是个未出阁的女子。在我们县城的面馆里,不论厨师的艺多拙劣,只要在熬好的大骨里放上切碎的小葱和生姜,仿佛就掌握了成为顶级厨师的法门。

那似乎浓郁又似乎清新的香味是土地对人类嗅觉的馈赠。小葱还在园的时候却是很低调的,它个不高,骨纤细,遇上个不太勤的主子,可能就被湮没在丛里了。小葱从不排斥与人类亲近,在废旧的盆里装上泥土,小葱便可安居乐业。不论这盆搬移何处,小葱都长得兴高采烈。

可农人不愿小葱孤单,安置好了小葱,又把蒜苗,薄荷,豌豆请到盆里,它们靠着墙根,听着猪鸡鸭的叫唤,伴着锄和耙梳,便地发芽开园就这样以缩小版的形式,来到了家中。

春去来,园里的一茬一茬长出,又一茬一茬采摘,园成了时间的刻盘。凝视园,没有一片光阴是匆忙的。

乡村叙事

残照

吴佳骏

我想把故乡装进相机里。当我第一次将相机带回故乡时,我在村子里游走了整整一周时间

相机里有一群虫子。它们是一队偷运粮食的蚂蚁。我碰到它们时,是一个中午。农人都回家去了,只剩下两把镰刀,插在麦田里,诉说着收割的喜悦和哀伤。那队蚂蚁正是利用这个无人的空挡,干起了偷窃的事。但它们并不是高明的小偷,也没有任何盗窃工具,只用嘴抬着麦粒前行。

那样子,更像是在服一场苦役。其实,即便农人在现场,蚂蚁也是可以光明正大地搬运粮食的。再小气的农人,也不会跟一队弱小的蚂蚁争夺那点口粮。我拍下它们,实际也是在拍下大地上的同情。

相机里有一棵树。一棵枯树,立在路边。我每次路过,都要在心里替枯树默哀。曾经,它也枝繁叶茂,冠盖如伞,年年都有鸟儿来树枝上筑巢。每年夏季稻收割后,父亲就把稻绕树堆放。我和村中的小伙伴将堆掏个洞,趴在里面 “躲”,那是我们童年时的乐园。如今,不知何故,这棵树死去了,只剩下骨骼,刺向苍天。我拍下它,既是纪念一株植物的圆寂,也是纪念一个人远去的童年。

相机里还有一副石磨。它安放在咱家的屋檐下,落满了尘埃。那些年,这副石磨可是咱家的“功臣”。母亲时常用石磨推苞谷粑和麦粑给我们改善伙食。我尚年幼,只能站在石磨前,朝磨眼里喂泡胀的苞米或麦粒。

母亲不停地重复推磨,像重复她那枯而乏味的人生。石磨每转动一圈,粑浆就从石磨的缝隙中流出来。我当时特别嫉妒石磨,它总是比我们先尝到鲜香的食物。等它饱了,才把咬碎的残渣吐出来给我们。可离了它,我们又只能忍饥挨饿

不知有多少年没过用石磨推的东西了。父母早已没了推磨的力气。这副石磨呢,似乎比我父母还要老,它的“齿”几十年前就已被磨损。只露出一个磨眼,像一个永难愈合的伤口。我之所以拍下它,不是要替它疗伤,而是修补我自身的创

最重要的是,相机里还有一片残照。那是我在一个昏拍下的。拍摄地点在我家后面的山坡。那山坡是我们村的至高点。幼时,放学归来,我喜欢去山坡割。风从远处吹来,将地上的吹得东倒西歪。我用锋利的割刀将割倒,就像风将天吹成夜。我和风,都在改变一些细小的事物。

待野装满背篼,我通常都不会回家,而是在山坡边的一块岩石上,看落日下坠。在一个孩童的眼里,落日无疑是美的,像课文里描述过的一幅画。那时,我还不配谈论沧桑。尽管,沧桑也是一种美;也没有学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昏”这样的句。我唯一感受到的,只有自然界的神奇。

但在那天昏,拍下残照的昏,我已经没有了当年割时的心境。尽管,我按下相机门的时候,站的位置依旧是童年割过的那块石,面对的同样也是童年割时望过的那个落日。我说不出这是为什么。是我的心里多了浮躁和世故的原因吗?是我的情感里多了惋惜和惆怅的缘故吗?是,也不是。

在拍残照之时,正在山坡干活的两个老人影响到了我对落日的审美。那是一对老伴儿,年龄都已过甲。他们在残照笼罩下,佝偻着背锄地。老人看到我在拍照,对我的相机流露出兴趣。这时,我也不自觉地就将镜对准了他们。

老俩口见我在拍他们,都停了里的活儿,尽量挺直背。挺了几次,都没挺直。我让他俩靠拢一些,我的提醒让他们感到羞涩,仍站得很开。那一瞬间,我将两个来自大地上的老人定格在了大地上。

几个月过去,其中的一个老人谢世了。我拍的那张照片,成了他们今生拍的第一张照片,也是最后一张照片

观鸟笔记

老树上的喜鹊

郭凤萍

好些时候的早晨,我都是被门口老树上的喜鹊叫醒的。

老树是棵香椿树,是父亲1984年栽下的。三十多岁了,主干粗壮得一个大人围不圆。

住房翻新了好几回,但父母年轻时使杵子在夹板中筑起来的土墙房子,风干裂口了也不舍得拆掉。

据说鸟雀是会认老宅子的。它们飞在高空,定是见过许多没有长成器就被砍掉当柴烧掉,或刨光做成锄把的短命树。在容许一棵老树生长的人家住着该是安稳的吧。再说当年打场翻晒哪缺食呢。后来不养猪了,母亲把剩晾在马凳上喂鸟。当然,鸟雀最是欢喜。弱小者是常客,警惕高的喜鹊也不会错过,从树上飞临院子里,谨慎地张望,跳跃着靠近来去啄食。一有动静叼了就走,待会又来。

喜鹊每年都在香椿树巨大的树冠上各筑一个窝。树太高,要完全仰起后脑勺才看得见被树叉支分割开的球形底部。它们约在12月开始筑巢,要费时四个多月。垒好后外部看上去树枝纵横,貌似粗糙,实则精巧结实,内部铺垫毛发细丝,温暖而舒适。再拿一块天空做软被,可与清风闲云私语,这样的鸟巢用来生儿育女,也算是高大上的产房。

平常它们在密不透风的老斑竹林里安营扎寨。父亲说,飞禽走兽有时比人聪明。确实,冬暖夏凉的竹林是很好的宿营地。

喜鹊腾。若兴起,就“喳喳喳”地居高枝高谈阔论。打斗时,从一枝紧跳到另一枝,从一棵树追逐到另一棵树,僵持胶着,似寸步不让,片刻又和好如初。乐此不疲地斗嘴嬉戏,使得冬天也生机盎然。

傍晚将至,数十只喜鹊陆续飞落在香椿树的枝枝丫丫上。它们躁动不安地上下跳跃,寻找自认为稳妥的位置,才渐渐停歇下来。哨卫从不放松提防,在占据最佳守望点后就进入戒备状态。其余的则趁机梳妆,微微耷拉一侧羽翼,蓬松羽毛,侧啄腋羽和翅下覆羽,或者细细叼散腹、覆羽。细致打理后,展开凌散的羽翼轻轻抖顺了,就缓缓收起翅膀闭嘴养神。它们散地蜷缩成一团,栖伏于褐色的枝桠之上苍天的灰暗之下。定睛细看分明,恍惚中却与天色浑然一体。

这时,喜鹊就是结在老树枝的一枚果子。

喜鹊一旦消停下来,四周就格外空寂。休憩良久,一只抽身飞走,另一只紧随其后。接着,一双一对缓鼓动双翅,稍叉尾巴,以一条直线的姿势流畅地划过一道弧形,飞过不远处的房屋,绕回来扑棱棱地隐没在竹林深处。

须臾间,只剩孤零零的老树,晃动枝桠,在暮色中守着它们小小趾爪上留下的余温。

小径

在仲夏雨声里幽远

伍平均

夏的渡口,一地雨

试探六月的深度

机里的物惊慌失措

玉米和稻谷的心事在雨里泄密

风和雷声高于颅,我半掩

漫天的雨滴,像一场盛大的回放

小时候的出蜈蚣,在闪电里伸着

一扇木门起的房,狂风钻进来

东奔西撞,我怕它一不小心

砸伤了屋里的灯火、粮缸、稻铺成的

每次想到这些,那位

日日挑,日日为发愁的女子

就会在我身体里走动

可我无法还她一把稻穗

哪怕一捧碎了月光

太阳还会以藐视的姿态行走辽阔

其实雨的内心也足够丰盈,温柔无边

而我的生命,会不会也像一滴雨

遗失在时光里,或者成为

另外一滴,让尘埃全部落定

校对:樊邦平

审核:周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