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桂林必吃的特色美食,舌尖上的桂林,难道你想错过?

时间:2018-07-10 22:56:49 来源:吃货在出没作者:粑粑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去到桂林必的特色美食,看看吧,有惊喜

1、龙胜

龙胜生有近百年历史龙胜县居住得最多的是侗族人,侗族人喜欢酸,酸鸭、酸都是他们常美食。相传在很久以前,侗族人来到龙胜县瓢里镇,当时他们无山也无田,只能以打渔为生。瓢里镇资源丰富,种也多,渔民每次打渔都满载而归,许多渔民把打来的拉到市场上卖,只留一部分自己。尽管如此,渔民还是有很多不完的容易变质,为了延长的保质期,侗族人想到了可以借用腌制酸方法制作,这样一来就不会变味了。一开始腌制酸是为了方便储存,但发展到后来,侗族人发现更佳,而在生的时候如果佐以酸味更显美味

2、豆腐

豆腐是全州人自古以来情有独钟一种特殊食品,从什么年代开始制作食用已无史考,听老人们说,是老0的老0传下来的,也有人讲,是全州人熏制腊后不久就有了。

制好的豆腐味道极佳,即有腊的腊香,又有豆腐的松脆,可切成厚片与腊同熟,也可切成薄片放入香料蒸食;还是亲友之间相互送礼的佳品。此物制腊以后便于保管,即可放于火炉上长年接受烟熏(成品以后放置要离烟火远一些),也可放于冰箱或处。

3、米

,是将大米加膨胀后,拌合蔗汁让其冷却,再切成方块,用上出售的一种果,在桂林地区,以兴安米最著名,甜而不腻,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深受农村消费者喜欢

4、灌阳

灌阳的最有名的小之一。灌阳的也叫“炒米”,顾名思义“炒米”就是以炒米为主打食品。打所需要的配料有:叶、生、葱、酸椒、绿豆米粉面条

喝着灌阳的,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那褐色的,微的炒米,翠绿的葱,红色的酸椒,三五粒作点辍用的生,还有那香气袭人的味道,可谓色香味俱全。一边,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或是奇闻异事,真的是赏心乐事,是人生一大乐无比的休闲娱乐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

5、桂林碗糕

碗糕、糕又名“梆梆糕”,用漓江浸泡粘米,磨成半液体状(粘米以全州和漓江两岸出产的粘稻米为好),加蔗后盛于浅色小粗碗中蒸制而成,以加的多少而成为碗糕与糕。碗糕稍干,时清甜松口;糕较稀,时甜滑易咽。两者的爽口、清香,还得之于漓江之和“”漓江长成的桂林粘米。碗糕是以小碗为模具,装原料蒸制而成。颜色,口感暄、松、绵、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适合老人儿童食用

6、恭城粑粑

恭城美食中光粑粑就有十数种之多,有浸粑、糍粑、芋粑、萝卜粑、粑、船上粑、大肚粑、柚叶粑、桐子叶粑、炸粑、艾粑、舌粑、羊角扭(粽子)、毛粽、粟粉粑、印子粑、发糕粑、糕粑、灯盏粑(斗斗粑)等等

恭城人对粑粑情有独钟,俗话说,“,莫忘粑粑。”讲的是很多人虽然是干体力活的,但早餐一般只喝,靠几个粑粑抵挡饿。做粑粑粑粑当作过节的一种象征,每逢过节家家户户必做粑粑粑粑,而且每一个节气的粑粑各有不同

7、伏波山的“马打滚”

“马打滚”其实就是“堆”。不过,这种“马打滚”堆呈正圆形,炸好后放在簸箕里不住地滚动。炸堆的人姓马所以大家把他炸的堆叫“马打滚”。“马打滚”堆的特点是皮薄,只有两二厘米厚,中间是空心的,起来韧中带软,容易咀嚼,并且甜中带有桂芳香,非常可口。

8、桂林马蹄糕

一提到桂林马蹄糕,对不少市民而言,它不只是点心了,还蕴涵有许多童年的记忆。马蹄糕是一种传统小。以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

9、斑火锅

阳朔备受食客喜的特色之一。斑火锅主要用斑、尾、骨腩做成成奶色、鲜味扑鼻。斑片切得非常薄可见纹,食时在里烫熟(约3秒时间),不需点姜葱或者椒,直接放在嘴里片,美味绝伦。贴士:西街及周边有众多斑火锅店,价格约32元/

认真看看喏,去到桂林记得试一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