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鸡枞”够狠,高压锅煮7天照样闹翻一窝云南人!

时间:2018-07-08 13:00:37 来源:出行宝典官方作者:毒菌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菌子,看小人

又到我们云南人生死存亡的季节

每到这个时候

总有人站出来说

“只要整熟的就不怕!”

但是

有一种菌儿

拿高压锅煮一个礼拜照样有剧毒

它到底是个喃样鸡枞?

——“小鸡枞!”

鸡枞,菌中之冠,它的滋味,我们就不多啰嗦了。但有一种“毒菌儿”,和鸡枞长得很像,特别是菌盖的颜色,简直一模一样,只是它个子比真鸡枞小一点,所以很多人叫它“小鸡枞”。

但是,只要10克,我们就见小人了!不对,就毙命了。

关键是,它的毒素分子结构非常稳定,我们常用的烹饪方式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就算用高压锅煮上一个礼拜,毒素照样存在。这种毒素属于环肽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对人的肝和肾有强烈的毁坏作用

更关键的是,了这些有毒的膏菌后,一般会两三天后才会发作,症状是浑身无力、像感冒感觉,很多中毒者往往以为是感冒,拖上连三天才到医院就医,到那个时候就已经晚了。

更更关键的是,它喜欢长在松树和栎树混生的树林里,昆明的野鸭湖附近、金殿后山就有!

好吧,不卖关子了,现在就来曝曝这种“小鸡枞”的光,它叫:灰膏!(下图)

所以,买鸡枞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它和鸡枞的不同之处。首先,灰膏的菌盖虽然有凸起,但相对较平。而鸡枞的菌盖表面光滑,顶部凸起明显,像一个斗笠。其次,灰膏个体较小、鸡枞的个体要明显大一些。第三,灰膏的根部比较大,而鸡枞的根部比较小。第四,灰膏的根部大多是球形。鸡枞的根部比较小。

其实,在膏菌这个家族里,大部分成员都是有毒的,除了灰膏,还有拟灰膏、膏、裂皮膏、淡红膏、膏......都是碰不得的“毒菌儿”。

其中,膏(又叫毒伞)死亡率高达95%以上,抢救成功机会非常小。

注意的是,在我们昆明、大理、楚雄等地,大家都有罗伞的习惯,偏偏这个膏也是个伪装高,混在罗伞、罗伞里面不容易认出来,所以,安全起见,凡是色的菌子,大家最好不要

云南地区常见四种“毒蘑菇”

除了膏菌,还有几种“毒菌”是伪装大师,和我们平时的野生菌长相差不多,一旦混淆很难辨别。

1.网孢牛肝菌

又名红牛肝菌、见青,是牛肝菌的一种。中毒后会见到“小人国”。但少量误食不会致命。

主要特征是:菌盖是半圆形,暗红色至灰红色,菌柄是暗红色或者玫红色,表面有细小鳞片。

2.粉牛肝菌

又叫蘑菇,主要特征是:颜色鲜艳,菌盖与菌柄表面敷有柠檬粉末,可沾染指。

3.毒红菇

毒红菇与红菇在外观上很相似,但毒红菇的口感比较。此外毒红菇的菌盖边缘有条纹,而红菇边缘则比较平滑。

4.叶状耳盘菌

俗名暗皮皿菌、毒木耳。这种菌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和木耳长得很像!

主要特征是:菌体呈片状,墨色。表面暗淡、无光泽,味道微苦、进去嘴里有麻味。

不过,就算这些“毒菌”再能装,我们也还是有办法,有专家就帮我们总结出一个辨别“毒菌”的12字箴言:“上戴帽、间系裙、上穿。”这样的菌子,了要人命。

好了,云南货们,让我们揣着这句话,“菌儿”去吧。

最后再啰嗦一句,一旦中毒,去医院就诊时,最好带上剩的菌子(没有加工过的最理想),或者带上呕吐物、排泄物,这些东西很有用,能鉴别是哪一种类型的毒素,有助于治疗

来源:滇医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