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中医养生有讲究

时间:2018-06-14 08:09:39 来源:养生大全作者:粽子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正如中医所讲:春夏养阳,冬养阴,此时可以利用大自然充盛的阳气来调养体内的正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各地有很多不同习俗,而这些习俗中都蕴藏着古人养生智慧,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端午习俗中的中医养生

粽子

首先裹粽子的叶子多是竹叶或苇叶。竹叶具有清除烦、生津利尿、止惊悸、退虚作用,苇叶平,味甘、涩,入、胃经,有清解毒、凉通淋之功,中医认为,端午节后,进入夏季的月份,上火中暑现象容易发生,而此时常用竹叶和苇叶,可以起到解暑除烦的效果。芦苇叶、竹叶是名副其实的一次绿色食品装。一经高温蒸煮,不仅为食物增添一种清香之气,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充分地浸透到食物中了。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营养丰富,含有质、脂肪、类、、磷、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等作用,《本经疏》记载:“糯米脾胃,益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作为辅料的红豆能清解毒、淡渗利湿,大枣更是食同源的宝贝,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安神、缓和的功能。

粽子虽然味美但不宜多食,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粽子使用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消化不良的症状粽子的同时,搭配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不要粽子,不要分很多的寒瓜果类,比如西瓜瓜等,以免造成腹泻或腹

对于尿病病人而言,红豆粽和甜粽子不适合;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议不要粽、粽等过于腻以及脂肪、过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胀气;心管病患者、老人儿童也不宜多食,时要细嚼咽,便于消化

饮雄

各地都有在端午节饮雄酒的习俗,雄是一种矿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雄,作为用,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等。雄酒涂抹在小孩面庞、耳鼻、额足心等处,目的也是使孩子们免受毒虫、蛇蝎伤害。雄酒多饮易中毒,因此应引起重视

挂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常用到的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桂、砂仁、芷,丁香。将这几味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前、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内。这几味,中医认为有祛风散寒、健脾和胃、理气止、醒脑通窍的作用,从而起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端午三友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

菖蒲具有提神通窍、祛风除湿、杀虫灭菌的物。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中医学上以艾入,有理气、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当今艾灸更是被推广应用于临诸多虚寒、疾病治疗,正所谓“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足以知道自古艾灸在中医养生中的地位。

大蒜也是一种,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脉。端阳节早晨,有习俗是煮食新蒜,以疏通脉,消毒灭菌。也可用大蒜衣泡用来洗脸洗澡习惯,取大蒜子外层的薄衣,在端午节的前夜将其浸泡在里,并加少量雄,浸泡所得的节日当天沐浴用。

每一个习俗都印证着古人的智慧,它来源于生活也回归到生活,时刻提醒着我们健康重要,让我们在节日的氛围中品尝古人留下来的健康养生美食。(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杨泽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