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两大派——吃姜还是吃苦瓜?老中医说,这么吃才没毛病

时间:2018-05-26 18:45:59 来源:凤凰网作者:吃苦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有约君说

立夏一到,各种应节饮食养生推荐又多起来了,但有些观点却大相径庭。比如——

有的观点提倡多苦瓜,因为夏季养生重在养心、要多“苦”消暑降心火,没听说“夏日苦,胜似进补”吗?

也有认为夏天“苦”并非养生妙法,还引用唐代王孙思邈说过的“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建议要多点辛的东西,没听说过有“冬萝卜夏姜,不找医生方”?

这些观点互相“打架”,

到底谁对谁错、该听谁的呢?

一起来听听专家说法吧——

苦清心火

增辛养

夏天饮食养生之所以会出现不同说法,其实是出发点不同造成的。提倡苦者重降心火,而主张‘增辛’者则重在养气。”

广州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国华教授从中医的角度解释说,人体的五功能和自然界的五行及四季消长的变化相对应,其中,夏季属五行中的“火”,对应五中的“心”。而据《帝内经》,“苦入心”(苦味归入于心)、“心恶”,因此夏季养生不少观点都提到要“苦”降“心火”以“养心”。

同理,夏天若“心火”过旺,“气”就会受损,而在五行中,“辛入”,想养气在饮食上宜“增辛”。唐代王孙思邈就曾在其重要著述《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气。”夏天贪凉常喝冷饮叹低温空调的现代人,更易因冷食寒气伤。因此有专家提倡适当辛润之物,以助宣发、补益气。

苦”或“增辛”

辨证最要紧

夏天饮食养生,该“苦”还是“增辛”?林国华认为“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而言,岭南的夏天暑湿较盛,适当点苦还有助于化除人体内的湿邪。”林国华介绍称,中医认为“苦”有三大作用,除了“降火”,还兼能“湿”(即祛除暑湿)和“坚阴”(泻火存阴)的作用,所以广东不少地方民间盛行入夏后适当点“苦”是有一定道理的。

即便如此,也并不是说,南方人一到夏天都应“以苦为补”。林国华建议,无论多“苦”还是“增辛”,最好都应在均衡饮食的前提上,根据个体差异辨证做出调整,切莫随便生搬硬套,以免长期过度食用伤了身。比如:脾胃虚寒者就不宜多“苦”,以免引起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而气虚者则不宜多辛味之物,以免更伤正气。

另外,工作环境不同身体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可在饮食上多加注意以调养,比如:夏季多在高温的室外工作人群,可适当多“苦”以清泻火祛暑湿;而长时间呆在办公室空调环境下少出汗者,饮食适当“增辛”对行气养阳有一定的补益。

苦”或“增辛”

都有讲究

夏天该多苦还是辛?辨证之后如何才能效果,也有一定讲究。”广州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瑞芳教授给出如下建议

夏增辛多选姜蒜少

对于气虚宜通过饮食“增辛”以补益的人群,陈瑞芳认为在选择辛味食物最好多挑姜、葱、蒜,少椒。因为姜、葱、蒜相对于椒刺激偏弱,比较温和,气虚夏天适当食用既可养阳益气,又不至于太

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眼下湘、川已风靡全国,不少人即使大夏天也会隔三差五就着冷饮开怀,这类人反而应多加小心,特别是体质、常熬夜火气大,或是有结膜炎或其他消化疾病便秘痔疮者更应忌口,以免被出病来。

这样“苦” 清不伤脾胃

凡苦味大都寒能清,但也不少街坊担心夏季这类食物会伤胃。对此,陈瑞芳建议可因人而异来烹煮。

比如,青壮年有实者,想通过苦瓜来清败火时,最好是切薄片凉拌着。因为这种做法更接近原汁原味,能更好地起到食疗作用;如果想一家老少共享,可以加或排骨煲

除了苦瓜夏季可火清还有莴笋、丝瓜、芥等,也可交替着适当些,但每次都要注意适量而止,以免伤身。

1

苦瓜排骨

材料:苦瓜1条,排骨1适量蒜及调味品。

做法:将苦瓜切成块用灼过,再用、蒜爆炒以减弱其寒,然后再与排骨同煲至熟烂,调味后即可食用

特点:这样处理之后,无论还是渣起来味道都甘而不苦,既醒胃、清、生津,也不至于太苦寒伤脾胃

2

骨筒

材料:芥1,猪骨筒2根,姜及适量调味品。

做法:猪骨筒洗净后先用腌再过待用;芥洗净切大片;先放姜、猪骨筒加煲40分钟,再放芥煮熟后调味即可。

特点:芥,此适合夏季喝。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国华教授、陈瑞芳教授

图@视觉中国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吴婉虹

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

2018广州仁心妙护士评选

万万没想到,广州的护士们颜值这么高!个个身怀“绝技”

有约君猜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