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赐名官烧目鱼,溥仪吃过西红柿炒鸡蛋,庆亲王爱吃清蒸哈士蟆

时间:2018-05-25 10:16:10 来源:天津往事作者:天津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天津有三个源,一是平民小,像子,饺子,大,捞面,都是最简易的食品,而今形成体系;二是南北大、公馆采形成的融合系;三是西餐。本文单讲融合了各家之长的天津

先说公馆。天津的公馆,最牛的莫过于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张园、静园的肴。严格说这不叫公馆,叫御膳房,溥仪在天津,平时常满族传统“口蘑鸡”“”“炖肚”“素炒丝”,他怕腻,量也不大。当时御膳房的厨师还把“西红柿炒”引上了御膳桌,但当时买番茄要到日本商店,价也很贵,和现在天壤之别。另外张园里还有番膳房,做西餐。

(庆王府)

英租界剑桥道(今重庆道)庆王府,雇用了六位大厨,庆亲王载振过50岁生日,寿宴了1700银元,燕窝翅、熊掌、鹿、虎、狍子、飞龙、哈士蟆,都上了席面。

哈士蟆也叫“中国林蛙”,是松江流域珍贵的产品生长期一般为五到七年,庆王府用的哈士蟆是三年的,也是最适合食用的年,又肥又嫩。传统相声《报名》里的“清蒸哈士蟆”就是这种。飞龙学名是榛鸡,从东北捕猎后一直冻着运到天津,不能化冻,煺了毛掏出内,炖的时候不能用锅,要用砂锅,能炖出一锅奶

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不仅会,更会做。他自己下厨做“啤酒” “贵妃鸡”,最拿的是“”,传授给了登瀛楼庄的厨师,至今仍是天津宾馆的名。黎元洪家的西餐厨师,创造了西餐“炝锅”技巧。天津“八大家”中的李善人,长年素餐,在南市开了“蔬香馆”素馆,曹锟贿选总统时在此聚会。天津的大律师周衡,开了一家“周家食堂”,由其妾韩氏和厨师安小岩掌灶,招牌是清蒸鳜、奶、面仁。

公馆里还有一道传奇,著名作家林希先生讲过,名叫“正一品红焖猪”。烹调过程极复杂:先用烧红的条在生猪的鼻孔、耳朵眼两处捅十几次去掉味,再把猪放进熔化的树胶,等树胶冷却后下树胶,此时猪上毛都除净了,用里煮十分钟,放入用七种调料、七种辅料、七味材配制的汁里腌三天,取出后“凉”一天,上蒸笼强火蒸一天一夜,再炖一天,焖两天,正好是七天。的时候用瓷羹匙,不必费力,轻轻一挖就下来了,放嘴里就化。

最早这道出自一户吴姓官宦人家,他家专门有厨师烧制,只有在宴请贵宾时才做这道。后来吴家落魄,开始靠卖这道,但一般人不起,赶上大户人家摆家宴,就找吴家定一只红焖猪,吴家少爷自己给送到府上。

在天津,像什么“生螃蟹”“,天津当家”“当当海货,不算不会过”这类民谚流传最广。因为南运河、子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五大支流在天津城汇合到海河,流入渤海,中盛产河海两鲜,奠定了天津的基础特色。

(庆王府)

自光绪末年,天津城大庄林立,家家打出满汉全席、南北大的招牌,粤,川,鲁,江浙汇集天津,当时文人华长卿描述:“北方食品之多,以津门为最,吴、越、阀、楚来游者,皆以为烹调之法甲天下,京师弗如也。”这些馆最擅长烹饪的也是河海两鲜。

春天、梭游进渤海,庄主打“软溜扇”;夏天市面上鲙、目较多,正是清蒸鲙、官烧目的时节;天刀上市,炸刀撒上椒,香味四溢;冬天天津人喜欢,用清托了,银亮亮一片。螃蟹讲究季节,春海蟹,河蟹,因为海蟹春天产卵,河蟹天产卵。渤海湾的梭子蟹个大肥,蒸熟了蘸姜,鲜美无比。

比目在天津叫“鳎目”,传统相声《绕口令》里说“里提着五鳎目”,就是这个三伏天渤海里的鳎目最好,鳎目只要中段,切成长短粗细的长条,挂上薄糊,下锅炸成金色,、团粉加入蛾眉葱丝,凤眼蒜片,一字姜丝,烧成汁,浇在条上,大功告成。传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路过天津,到估衣街“聚庆成”了这道“红烧条”,自此之后这道一直被称为“官烧目”至今。

海河产一种“核桃”,体宽肥,却有致命的红矾,不能,但雄体内的味道鲜美,便有了“渡”,成为清末“鸿宾楼”馆的招牌。这道十分金贵,几十条雄也未必能出多少。后来鸿宾楼名厨宋少山与徒弟周金亭想了个办法,用代替,将剥皮斩成茸,便有了“渡腐”,口感滑腻,滋味绵长。清末袁世凯的嫡系段芝贵,与大商王益孙在鸿宾楼设宴,款待年轻的载振贝勒和内务府大臣那桐,主打的就是这道“渡腐”。

70年代某年冬天,江青来天津,住在马场道南楼第一招待所。她想尝尝天津名“渡腐”和炒青仁,当时正值三九天,滴成冰,河封冻,招待所派出三队人马,分赴子河、潮河、海河,凿开冰眼,下了几十个篓,总算捞出二十几只青。但普通的有三五重,大的有二三十重,下了几十网也没捉住,最后一位在洋淀长大的干部浑身上下擦了酒,下到冰河中摸上了一条一多重的钻崽子。据说那天为江青主厨的,便是当年鸿宾楼的名厨周金亭。(文:何玉新)

(南楼干部俱乐部)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