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中国禾虫之乡”,这是我的新名字,请多指教!

时间:2018-05-24 02:46:21 来源:南方网作者:斗门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本纲目拾遗》中写道:“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禾虫在珠江三角洲一向被视作盘中佳肴,受到众多食客的青睐。

在清明后的旧历初一、十五潮期,是有着“荔枝虫”美誉的“禾虫”的收获期,在旧历八月十五前后收获称 “虫”。禾虫炒、炸、熏、蒸、生晒、腌制、煲均可,味道鲜美,富含质,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珠海斗门莲洲镇的人工围滩上,禾虫开始“冒出来”。而到了今天,这样一种精美的产品,中年平均亩产能达到150至200。因此,斗门莲洲也在禾虫养殖业界被称为“中国禾虫之乡”。

如今,这一美誉已被“正名”。

5月22日下午,中国禾虫之乡申报评审会在珠海市斗门生态农业园管委会会议室隆重召开。

中国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23日发出“关于审议授予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 “中国禾虫之乡”称号的函”,称专家组一致认为,莲洲镇禾虫产业资源优势明显,率先形成产业规模,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规划目标明确,发展前景广阔,符合中国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特色产品之乡”命名的评审条件和要求,建议授予其“中国禾虫之乡”的称号。

禾虫出造时,密密麻麻地浮游在河涌的面,颇为壮观。农民守候在河涌的出口处,抓紧时机捕捞。

据统计,斗门区适宜开展禾虫滩涂养殖区域超8000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珠海斗门就已开始人工围滩粗养禾虫。2016年,珠海市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在斗门镇南门村开展禾虫精养试点池塘取得成功,仅2017年季就收获禾虫2200,平均亩产禾虫55,而南门村附近的禾虫滩涂亩产不足10。河口渔业研究所在南门村的禾虫精养试点池塘后续有望提高至年平均亩产禾虫150-200

专家组认为,莲洲镇是珠三角的道、生态环境最好地区之一,境内河网密布,滩涂域分布广泛,为禾虫增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增养殖的禾虫品质优良,被誉为斗门美食,并入选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莲洲镇建立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率先突破禾虫人工繁育技术,形成产业规模,已开发禾虫增养殖面积975亩,可开发面积上万亩。目前禾虫产量20吨,一产产值720万元左右,禾虫从业人数达1600人以上。

下一步,斗门区将以“中国禾虫之乡”为契机,加打造禾虫产业全链条,推动禾虫产业绿色发展,进一步提高禾虫资源产出率、开发禾虫精深加工产品、打造地方特色禾虫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据悉,此次会议邀请了中国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常务副秘长任献华、广东省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秘长陈日佳等专家参加评审。珠海市斗门区委常委、斗门生态农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进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