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喝“养生酒”得不偿失,先得算算身体账!

时间:2018-04-29 08:03:52 来源:养生大全作者:药酒点击:

导读:药酒在明、清宫廷盛行,如明代著名的“满殿香”,由白术、白檀香、砂仁、藿香、木香、丁香、甘草等药物与白面、糯米粉共同酿制而成;清代乾隆皇帝常饮
扫描关注公众号

酒在明、清宫廷盛行,如明代著名的“满殿香”,由术、檀香、砂仁、藿香、木香、丁香、甘物与面、糯米粉共同酿制而成;清代乾隆皇帝常饮的“松龄太平春”,由熟地、当归、红、枸杞、茯苓、桂圆、松子仁、陈皮、红曲、荔枝蜜等物制成。这些补益酒对老年人、身体虚弱者有很好的保健延年作用

近年来,“每天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普遍流行,这也许是人们用养生的一个依据吧。但在医学界,饮酒与健康关系,一直都是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

老年人喝“养生酒”得不偿失

今年4月18日《柳叶刀》发表了一项涉及60万人的研究分析研究者认为,适量的饮酒虽然伴随非致命心肌塞的风险降低,却也伴随中风、动脉瘤、严重压和心衰竭的风险增加,更别提各种各样的癌症风险了。结果是,喝酒会减寿。

现在的老年人和过去的老年人明显不同的就是寿命。随着寿命延长,肝肾功能会自然下降。在过去,因为寿命短,人们还没有出现肝肾功能下降问题就已离世了。现在,很多老人住院后发现,肝肾功能已经不好了。之前对此一无所知,也没有肝炎、肾炎的病史。突然发现肝肾功能不好,使他们在用时有了很大的局限,甚至因此最终不治。除了衰老本身的问题,很难说有没有长期的错误史,所谓“是三分毒”,这个毒就是对肝肾功能的损伤。

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人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年轻人的2-5倍。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随着年岁增长而越趋降低。肝内物代谢酶活降低,物在体内的解毒、分解、排泄过程变得缓容易在体内积蓄,引起中毒。肾功能的退化使物及其代谢产物排泄减少。如果因为平时的饮酒提前让肝、肾“负债”,加上年龄增长带来的必然折损,真到用武之时,肝、肾功能低下就成了治病救命时的最大“拦路虎”。即便之前喝的是“养生酒”,最终也是得不偿失的。

别在酒中给自己“下毒”

很多人会自己做酒,但又大多没有医学基础,酒里泡的材也是道听途说而来,甚至是深山老林中的一种野,根本不在正规之列。

综观我国历代本籍,就是历代的“国家典”,能入到这个“典”中的,都是经过长期的临检验,效和安全都得到了充分证实的。如果你用来泡酒的物,连这个“台面儿”都上不到,酒的危险就要加大了。因为物的毒作用也会借助酒力而被放大的。

特别是一些专门治疗关节或者祛除寒湿的物,这类物,就算是正规,也有伤胃之嫌。如果是内服,有经验的中医一定会谨慎用量,同时用养胃健脾物做辅助,甚至很多治疗关节酒,是外用的。它们仅仅擦在局部,就是因为对这类物的毒的忌讳。

即便是入典的物,就安全了吗?那还要看你对中医的理解有多深。曾经有过多次因喝何首乌泡的酒,最后喝成肝衰竭的报道。当事人仅仅30多岁,因为有发,为了乌发想到了去何首乌,就在当地的集市上买了何首乌。拿回家洗干净直接泡酒,喝了半年这样的酒,就因为肝衰竭而腹了。

补肾乌发的何首乌难道错了吗?错不在何首乌,而在用。中医用何首乌,一定是制首乌,通过特殊的炮制办法去掉何首乌的毒,增加其补肾之力。但这个“制”,不是买回家煮熟了就可以了,是用特殊的方法,甚至有其他物参与的炮制。何首乌中毒的人,大多是因为不知道这一点,这也是人们自制酒时最容易出的问题。 文/任丹

相关链接

酒里的,不是越多越好

我国古代,酒就是一种物。“医”的繁体字下面是个“酉”,就能看出酒和中医的关系。从中医角度讲,我国的酒都是用谷类和酒曲酿制而成,气剽悍而质清,味甘辛而,可以温通脉,开结化瘀,利筋骨,舒关节,祛寒湿。在保温和取暖设备都不如今天的古代,驱寒的刚需给了酒很大的施展空间。班固在《前汉·食货志》中就称酒为“百之长”。

既然酒是,也就是泡在酒里的方剂,酒的方剂组成,同样遵循中医法理。

在中医经典里,无论是煎还是酒泡,物的数量多在6-15味,而名医张仲景,用最精简,也就6-7味,却可取得神效,而且成为后世模板。

某些酒放入数十味物,同一类物重复使用,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也许属于学术之争,但中医向来有“单力专”的观念。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也为减少物过多、过量带来的毒作用。“是三分毒”,这个话也括了,特别是酒,因为酒力会彰显物的毒

酒其实是处方

酒见诸历代中医经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汉代名医淳于意诊治疾病的25个医案,其中有2例是使用酒治愈病人的。医圣张仲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炙甘”;治疗妇女崩漏下妊娠的“胶艾”;治疗足厥冷,脉细欲绝的“当归四逆”;治疗瘀心腹的“失散”以及“栝楼薤”等方剂,有的是以制酒,有的是以酒煎煮物,或用酒和混煎物,都是借酒力以加强效,达到治病目的。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加工技术却起步很晚,蒸馏酒的技术是元代之后才开始出现的。之前的酒都是度数很低的,类似现在我们喝的米酒。即便如此,这样的酒,也都是当时的处方,它们有明确的疾病方向,比如虚寒体质,需要借助酒的发散之力,助力发挥。

酒,特别是度数远高于米酒的酒,其温发散之力,对于寒湿凝滞者是必须的。如果是个阴虚或者寒凝兼阴虚,气虚兼阴虚的人呢?对他们的调养非但不能用酒,甚至连都不适合常服。他们适合用膏类或者丸类的物。

中医讲,“丸者缓也”。通过加了蜂蜜或者阿胶的丸或者膏,变成缓释的剂型,减少吸收成本,延长作用时间。看似是简单形式,但决定效。

所以,需要医生定夺处方,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对自身的体质正确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运营人员: 魏宇波 MX008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