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她用身心感受长沙这座城市的变化

时间:2018-04-02 19:45:25 来源:长沙吃喝玩乐作者:杂志点击:

导读:像做艺术一样做杂志,她用身心感受长沙这座城市的变化2018-04-02 19:37 来源:长沙吃喝玩乐NO.26期爱米:『Be Water
扫描关注公众号

NO.26期

米:『Be Water Journal象』媒体创办者。资深杂志人、小众杂志评荐者、创意及生活方式研究者。曾于《城市画报》、《Neway华夏》杂志担任编辑、记者,曾参与创立了视觉杂志《TOO》及创作杂志《after17》。

过年回来,米再一次回到长沙,她在暖阳中一一走过长沙的大街小巷。

中山路、蔡锷路、船山学社、国货大楼、文运街……

她用身心去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变化,在朋友圈里写到:感觉长沙也逐渐从所谓娱乐之城,转变成一个小确幸的、注重品质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酿酒、烘焙咖啡、做面、山居,细细过日子。

01

米和《Be Water Journal象》

米看一件事,喜欢往深了看,就象她创办杂志写的文章,也是深刻的。

杂志《Be Water Journal象》,和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接触过《Be Water Journal象》的人,往往会为其细腻而深度的人物内容所感动,在这个浅阅读的时代,这样一本厚重的杂志已经不可多得。

当初创办这本杂志,米就很认真地想:“我想做的是本地化的独立媒而非简单模仿复制外国的杂志,这是《Be Water Journal象》创刊号‘回应当下’的考虑,也是创办这份杂志的心愿。”

这种办一本好杂志的心,贯穿了她此前很长的生命。

正如她朋友写她的一篇文章上说的:虽历经种种变迁、诱惑、压力,她还是坚持下来了,正如她的星座,土象大摩羯,不合时宜地执拗固执,却是令人敬佩的柔韧专一。

这场坚持,走了十年

十年前,她创办的那本杂志,叫《TOO》。

02

米在广州“方所”店讲座

在南京G.TAKAYA店的分享会,米在介绍她多年收藏的杂志

在他人印象中,米是一个文艺的女生,她音乐、艺术,美丽生活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的小幸福

她身上沉淀下来的那份优雅知,也和她多年来从事的事业有关。

2000年,米在长沙撰写本地摇滚乐队的采访、演出报道,甚至策划演出,跑到电台里客串DJ,介绍欧美及本地的摇滚乐文化。直到2001年末,她前往深圳工作,在广告公司担任广告文案。在工作之余,她和另外一位来自湖南的音乐人,一同创立了“深圳独立观影社”。

2004年,一位在时尚生活类杂志工作的前辈看到米写的乐评影评,把毫无杂志经验的她纳入门下。米由广告业转入杂志业,从助理编辑做起,一直到3年后杂志停刊,期间,她创办了知名度颇高的网络杂志《after 17》。

《after 17》

她去任何一座城市,都喜欢往特色的大小店跑,在杂志区久久不离开,走的时候甚至买上几本在朋友看来“又又重”的杂志。

10年前,她当时工作时尚杂志还不能满足她对于杂志的创作欲,所以她就行动起来,与摄影师编号233一起,用仅存的积蓄创办了视觉类杂志《TOO》。

《TOO》首期

谈及《Be Water Journal象》和十年前做的《TOO》的区别米稍加思考,缓缓道来:“当时可能更强调个人的表达、创意,现在更希望从文化全局观的角度来挖掘创意背后的故事寻找表象后的规律。”

有趣的灵魂总会彼此吸引,《TOO》有幸得到当年在伦敦留学的区杨的视觉设计、加拿大和台湾编辑的协助采编及组稿,以及一群如今早已是各领域创意领袖的作者们的支持。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在出过一期正刊及别册之后就无疾而终。

此后,米采访了许多人和事,为她心中不灭的火苗准备着。

终于,筹备几年,《Be Water Journal象》横空出世,借由这本杂志,米持续她心中未完的

03

米采访过的服装设计师Dooling Jiang

米采访的人,有首饰设计师、时装设计师、摄影师等,其中采访过的两位服装设计师Dooling Jiang和张达,他们的访谈录都高达两万余字。

在所有采访对象中,米对美国摄影师Rian Dundon印象尤深。

Rian Dundon曾在2006年前后在长沙居住,他持续记录了当时长沙人民的闲暇生活以及城市的变化。2010年,他回到美国后,则开始继续以个人的角度来拍摄记录加州的变化

米看到他的照片后,找到了已经回到家乡加州居住的Rian Dundon,把“长沙”和“加州”两组城市的影像并列放在杂志中,借此去探讨城市化与科技议题。

《Be Water Journal象》中关于长沙和加州的部分内容

米说,《Be Water Journal象》的采访如同制作纪录片一般,他们以对当代创作人持续半年到一年的长时间访谈,力图完整、深度地呈现个体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

十年,《Be Water Journal象》承载了米更多的思考、选取和方向,一路走来,她想创办一本好杂志的心不曾改变

米很看中一份杂志该承载的深度和存在的意义,正如她在微博中写到:还是得像做艺术品一样做杂志,谨慎地做,稀有的,独一无二的,才有收藏价值。

这十几年来,身体力行地去打造自己的伊甸园,一路走来,有质疑,有困惑,但更多的是追随者和鼓掌人。

《Be Water Journal象》刚推出,就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一周销售500多本。

接触过的人,都佩服米身上那股坚韧的力量,一个人,能十来年坚持不懈做一件事,难能可贵。

米从容面对所有赞扬,于她而言,她认真去做了,无论成败,都是她曾经走过的痕迹。

撰文 梁雨素 编辑 妖刀

摄影: 彼得、杨弘迅

未经授权拒绝转载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