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30 17:06:52 来源:王老虎寻鲜记作者:肉糜点击:
[1]
博山有一道凉菜,叫做卷尖的,用蛋皮包裹着肉糜层层卷紧,蒸来冷切薄片,环环相裹又环环相隔,蛋香肉香怡人,下酒最是好。
做法倒也不是很难。取鸡子十余枚,全蛋磕入碗中,持筷子一双,七寸六分,顺时针转向,将蛋液搅打均匀一色,添水湿淀粉,加精盐,盐为蛋液增筋韧,而淀粉则添黏性,复搅至蛋液淀粉水乳相融状,取滤筛过滤,得蛋皮液一碗。
再取单柄炒勺,博山人谓之“炒瓢”的。名虽叫“瓢”,却是微弧的平底,要铁匠用手工一锤一锤打出来,直径一尺有余,中间略有凹陷,比较厚,周边却是较为薄且锅沿很低的,这样的炒瓢密度高受热面积大,食材炒来受热也更均匀,做个扒菜锅塌菜便得心应手,但正因为锅沿低,翻炒就更要讲究技术了。
炒瓢烧热,添清油,环状晃动,使锅充分油润,油热冒烟,锅润,将油倒出,再下食材,便不再粘锅,博山厨师将之俗称为“逛瓢”。
博山人是把做蛋皮称作“吊”鸡蛋饼的。吊鸡蛋饼的做法为“烙”而非“煎”,若锅内有油,蛋皮起泡影响美观。复起火,将润好的炒瓢烧热,离火置于灶边,右手倾倒蛋液,左手环向晃动,使蛋液顺势晃为圆形蛋皮,待底面将熟,取铲刀沿蛋皮边沿略剔,双手捻蛋皮边翻转,略烙至嫩黄,一张蛋皮便成。手法要快,务求蛋皮薄而圆。锅再置火上,烧炙热,离火,下蛋液晃为蛋皮,如此反复,可得直径尺余的蛋皮十余张。
蛋皮既好,取鲜猪肉十二两,肥三瘦七,去皮剔筋,先手切肉粒,再斩剁为肉糜,章丘大梧桐的葱,莱芜的大姜,手切的细碎,再加花椒泡出葱姜椒水,如果直接将葱碎姜末混合在肉糜里,那么吃来便不细腻有粗糙颗粒感,影响美观和味道了。讲究一些的可以剥几支大虾,碾成泥掺入,更鲜。
将葱姜椒水倒入肉糜,再调适量精盐和砂仁面,砂仁又名小豆蔻,添它为的是提香且增食欲,以产自岭南的为佳,鲁菜九转大肠里也缺不了砂仁这一味的。现在讲究的人不多了,多是用五香粉或十三香来代替了,然后再淋些许香油来提香,肉糜并不是转动搅拌,而是要抓搅摔打,如此才能成上劲且滑腻。最后用一点糖来提鲜,其实糖除了甜之外,还有一个调味的作用是和味,把各种味合到一起,味道才对。在没有味精的时候,糖,才是最好的合味剂。
蛋皮已好,肉糜又得,取蛋皮一张,将肉糜均匀地涂抹在蛋皮上,刷上一层水淀粉顺势紧紧卷起,最后在封口处再用水淀粉一粘合就得了。这样做出的卷尖,一层蛋皮裹着一层肉糜,一层肉糜又包裹着一层蛋皮,环环相裹又环环相隔,层次分明。
但老规矩里,博山卷尖还是要有一根“卷芯”的,取猪下五花的肥膘肉,切成筷子粗细,卷在卷尖的中间,现在的人多讲究所谓健康,对肥肉避而远之,就没人再这么做的,其实殊不知,有了这根“肥膘卷芯”,卷尖才是真的香呀。
再坐蒸锅,架蒸笼,猛火蒸十五分钟,条条黄灿的卷尖出锅,趁热抹一层香油,一是防止风干、二是增香,待冷却后,挥利刃,斜刀切马蹄大薄片码入盘中,,一圈灿黃的蛋皮一圈红嫩的肉泥顺序环绕,红黄相间煞是诱人,及至入口,蛋香肉香在舌尖如梅花三弄,依次而来,一片卷尖咂一口酒,就飘飘若醉了。这也是老虎回家乡与朋友饮酒必点的酒肴了。
[2]
博山人关于卷尖的叫法,说是因为此菜卷好后中间粗两头圆尖而得名。其实说起来,卷尖这道菜,名字该叫卷签的。是一道古菜。现在没人考究追溯了而已。
老虎某日夜读,读到了唐代最负盛名的食单之一韦巨源的《烧尾食单》中的一道缠花云梦肉,还有南北两宋的文献杂记里出现的“签菜”,联想到博山的卷尖,似乎有了一些头绪。
缠花云梦肉是唐代的“烧尾宴”中的第五十四道菜。烧尾,是唐中宗李显复辟李唐后想出来的新名词:凡朝臣升迁,向天子献食,名曰“烧尾宴”,取“鱼跃龙门”典故:鱼跃过龙门时,会有天火烧去鱼尾,鱼才化龙飞去。也就是说,大臣们但凡晋升,就得请皇上吃饭,如此看来,李显绝对称得上是个馋货,找遍各种理由各种机会四处骗吃骗喝呀。
景龙三年(709)初,韦巨源拜左仆射,源殚精竭虑置办了一席盛筵,请皇上吃饭,并且把这次的菜谱录入日记,北宋人陶谷将其中代表性的饮食摘录进《清异录》,这份《烧尾食单》也就历代辗转,流传至今。
缠花云梦肉属于卷镇菜的一种。而所谓卷镇,则是一门传承千年的肉食制作技法:用不同的食材煮熟卷裹,再用重物镇压成型,切薄片装盘上桌。缠花云梦肉就是用香濡筋道的肉皮,包卷着各色荤素食材,压制成型,切薄片来吃的一道冷吃的肉食,以云梦形容肉纹理盘曲状,故得名。
再往前推,后蜀末帝孟昶,宫里有一味“赐绯羊”,是将红曲煮熟的羊肉紧紧卷起,用重物镇压,放入酒里腌到羊骨头都渗饱了浓浓酒香,切成如纸薄片。也是卷镇菜的一种。现在的酱肘花,千层猪耳,就是今天最常见的卷镇菜的代表。
老虎联想到博山卷尖,恍然有所思,蛋皮包裹着肉糜,包卷紧裹缠绕着,也切薄片,纹理盘旋,这不就是卷镇菜的显著特征吗?
这是老虎考究的其一。其二就是两宋时期盛行一种菜肴形式,叫“签”,签菜可以上溯到古膳食八珍之一的肝膋,就是以网油蒙于肝上,烤炙而成。《礼记·内则》:“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郑玄注:“膋,肠间脂。”取狗肝用肠间脂包好,放火上炙烤,待肠脂干焦即成。宋代的签菜就是由肝膋发展演变而来。《东京梦华录》中记有细粉素签、入炉细项莲花鸭签、羊头签、鹅鸭签、鸡签等,《梦粱录》中有鹅粉签、荤素签、肚丝签、双丝签、抹肉笋签、蝤蛑签等,《武林旧事》中记有奶房签、羊舌签、肫掌签、蝤蛑签、莲花鸭签等,宋代洪巽《旸谷漫录》记载了一则事例:“厨娘请食品、菜品资次,守书以示之,食品第一为羊头佥,菜品第一为葱虀。”“羊头佥”就是“羊头签”。
但很奇怪的是,在宋代风靡一时的“签菜”,却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至于“签菜”,老虎看过一个解释,说“签”古时解释为“簇(ying)笼”,《博雅》也记载说“签,篙笼也”,即签是指把原料采用像筷筒一样包拢起来的工艺制作的菜。即一种圆筒状包裹馅料形像筷子的食物。但查了一些资料,没有查到。
有一种说法,是说中国古老的“签”是以竹子为原料。“签”系列菜是指用竹子做成的竹帘来加工的菜的式样。直白地讲,就是现今做日本寿司将寿司裹紧的用的竹帘。寿司是用紫菜来卷,而中国的“签”系列菜辗转传承改良用了蛋皮。所以传统的蛋卷菜还在,但“签”的称呼很早便消失了。
还有一个考究,是现在河南开封按照当时北宋东京签菜承传下来的做法,说以签命名的菜一般是主料切丝,加辅料蛋清糊成馅儿,裹入网油卷蒸熟,拖糊再炸,改刀装盘。
老虎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扯远了,再回来说说博山卷尖,首先,卷尖是蛋皮和肉糜包裹缠绕,也切薄片,纹理盘旋,是唐代“卷镇菜”的特征无疑,其次,卷尖是圆筒状包裹馅料的食物,这一点也和宋代“签菜”很是相似。再次,按照老规矩,卷尖要卷一根竹筷粗细的肥膘肉“卷芯”,如此说“卷签”也说得过去,最后,“签”与“尖”字音极为相似,博山因为水质硬,方言中读音多有变异,“签”与“尖”字混音也未尝不是。
卷尖,其实该叫“卷签”。
[3]
一道小菜,竟然与盛唐繁宋有些关系,有意思。若是让老虎来说,博山卷尖如云盘卷,如花悄绽,名字叫做梦回唐宋缠花云梦卷签,才最有韵味了。不说那么多了,去菜市,买鸡子鲜肉,回家细细地做几条卷签,切片下酒去。
坚持原创美食文章,央视《味道运河》《吃货传奇》美食顾问,搜狐吃货自媒体联盟执行秘书长,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总策划王老虎与你共同搜寻舌尖上的“鲜”!
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
月子经典小米粥怎么做 产后恢复小米粥菜谱宝宝辅食自制冰棒 水果酸奶冰快手美味早餐 总有一款是宝宝最爱蒜蓉烤茄子怎么做 在家制作宝宝大人都能吃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