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咖啡的理由是:没有理由

时间:2018-01-06 18:26:24 来源:咖啡文化作者:咖啡点击:

导读:爱喝咖啡的理由是:没有理由2018-01-06 18:14 来源:咖啡文化“莫言曾说过,如果能见到他十分崇拜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扫描关注公众号

莫言曾说过,如果能见到他十分崇拜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他说的第一句话会是:“先生,我在里曾经与你一起喝过哥伦比亚咖啡,有点中国绿的味道。”

咖啡英文名:coffee

哦不对,应该说咖啡才是coffe的中文译名。

对于中国来说,咖啡确实是欧风美雨下的舶来品。有人的观念里,它始终是“那个洋意儿。” 有人则表示:“喝咖啡喝的是一种生活情调。” 几十年间,咖啡从一个舶来品逐渐变成了国人日常的饮料。而由咖啡所带来的东方对西方的文化臆想,也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与每一个午后街角的咖啡馆里,发酵

要知道,中国最早的咖啡馆开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外滩,起初是为了供那些外国们过过咖啡瘾,解解乡愁的。后来许多海外归来的华侨也常常光顾。直到70年代,一些涉外酒店才有了自己的咖啡厅,但是需要外汇券付账。从条件价格咖啡厅在那个年代的中国,都远离了老百姓。

而对于那些衣着讲究、举止大方的异国归来人,那具有侵略咖啡香和“卡布奇诺”、“提拉米苏”、“雪茄”这样从洋文直译过来的物品,或许就是他们的部分前半生。但对于社会大众而言,享用这些舶来品前高高的门槛,神秘又气派的环境,以及享用者高贵的姿态,都赋予了中国人对咖啡文化的好奇与臆想。

换句话说,人们想去消费的不止是咖啡本身,还有咖啡馆的环境、气氛,而这些统统能满足人们对于“现代”、“洋气”的想象。

于是北京西单商场的货架上3.4元一罐的上海咖啡开始引人注目,随后而来的速溶咖啡更是陪伴了国人很长的时光。那时的人们普遍认为速溶咖啡就是咖啡。大部分人从一“雀巢三合一”开始,开启了一场越洋的味蕾旅行

那时候,装着“雀巢”的玻璃瓶子被喝空后,大多会成为主人用来的“大容量玻璃杯,有的被主人颇为珍惜,为它织上五颜六色毛线保护套。你若问人家咖啡的味道如何,他不见得能说出什么,也不怎么在意,倒是这玻璃杯确是个好东西,一方面结实又实用,另一方面:“这雀巢咖啡我是喝过的,你看,这就是从前装它的罐子。”

所以,咖啡中国,也曾以这种方式成为了一时的社会潮流。

到了21世纪,星巴克和Costa这样的平价咖啡厅大肆涌入人们的视野,咖啡厅迅速变成了“社交体验场”。星巴克在故宫七年间的一进一出,也颇为耐人寻味。雕刻时光和漫咖啡里也从来不缺背着笔记本电脑谈生意和理想的人。这类平民化大众咖啡的出现,让许多人一下子了解了很多咖啡的专有名词,接受咖啡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些直译过来拗口的名称也变得朗朗上口了,开始有一些紧随潮流的年轻人在那时认为“每天能在窗前喝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就是一种惬意又享受的生活。”

终于有一些真咖啡真懂咖啡的专业好者忍不住了,于是他们选了条文艺的胡同,开起了从外观看上去更小资且不再那么亲民的店。虹吸式咖啡咖啡相继出现,店里的器皿,装潢,最重要的是豆子,无一不有来温92度,人均约15克的豆子研磨成粉要略粗于砂冲之前杯子要温好,滤要淋湿一遍,才不会有的味道... ...

突然发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关注咖啡豆的产区和烘焙方式了,深度烘焙来的焦香味,浅度烘焙出的果酸味洗的、日晒的,甚至用哪座山下的泉冲泡,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咖啡这种舶来品,在中国十年的演变与社会发展之下,越来越多地被大家所接受,并且咖啡的人逐渐把咖啡当成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说不上咖啡有多好喝,就像喝酒的人无法告诉你他喝到的酒什么味道,就像的人无法告诉你他品到的什么味道。只是喝,这就足够。

文章来源网络,有删改,版权属于原作者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