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虫害|灰霉病

时间:2018-11-28 16:16:32 来源:盘锦菜根堂作者:番茄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分布为害】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上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此病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主要危害果实,往往造成极大的损失。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流行年份大量烂果,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

症状

番茄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为害叶,茎、序和果实。苗期染病,子叶先端变后扩展至幼茎,产生褐色至暗褐色病变,病部缢缩,折断或直立,湿度大时病部表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真叶染病,产生渍状色不定形的病斑,后呈灰褐色渍状腐烂。

幼茎染病亦呈渍状缢缩,变褐变细,造成幼苗折倒,高湿时亦生灰霉状物。成株叶片染病多自叶尖向内呈“V”字形扩展,初渍状,后变褐色至褐色,具深浅相间的不规则轮纹。茎或叶柄上病斑长椭圆形,初灰清状,后呈褐色,有时可见病处因失而出现裂痕。果实染病时,蒂部残存瓣或脐部残留柱首先被侵染,并向果面或果柄扩展,可导致幼果软腐;而在青果上病斑大且不规则,灰渍状,边缘不明显,果软腐,最后果实脱落或失僵化,病果后期可见灰色霉层;有时在青果上出现直径5-10mm的淡绿色至色圆斑,不凹陷,不腐烂,圆斑中部为浅褐色粉状凸起,俗称“鬼斑状”。以上发病部位在湿度大时均生稀疏至密集的灰色或灰褐色霉层,即灰霉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

番茄灰霉病田间发病症状

番茄灰霉病田间发病严重症状

番茄灰霉病叶片发病初期症状

番茄灰霉病叶片发病中期

番茄灰霉病叶片发病后期“V”字型病斑

番茄灰霉病叶柄发病初期症状

番茄灰霉病叶柄发病后期症状

番茄灰霉病果实发病初期症状

番茄灰霉病果实发病中期症状

番茄灰霉病果实发病后期症状

【病原】

称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放射状生长,初无色,后呈浅褐色。分生孢子分枝或不分枝,多在2/3孢以上分枝,可行1~5级亚分枝,和主轴呈较大锐角;分生孢子有时膨大,顶端膨大成近球形,多在末级分枝基部产生分隔。分生孢子卵圆形至宽梨形,有时在中间产生一隔膜。新生成的菌核以菌丝形式萌发,越冬后的菌核多以产生分生孢子的方式萌发。该菌寄生、腐生都很强。

【发生规律

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或农事操作传播,经伤口或衰弱的残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期是侵染的高峰,尤其是在穗果膨大期浇后,病果大量增加.是烂果高峰期。冬春低温季节或于寒流期间棚室内发生较为严重。密度过大、管理不当、通风不良,都会加病情的扩展。

对于日光温室内番茄,该病一般在12月至翌年5月发生,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低温高湿持续时间长的条件下容易发病。在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超过85%持续8小时,番茄灰霉病能持续发生。

早春温室番茄,一般年份番茄灰霉病在番茄叶片上表现为明显的始发期、盛发期和末发期3个阶段;定植后3月初至4月上旬是叶部灰霉病的始发期,病情较平稳;4月上旬至4月下旬是叶部灰霉病的上升期,病害扩展迅速;4月下旬至5月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期,但年度间有差异。生产上持续的低温高湿、苗期带病、叶面肥过量施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蘸等是引起番茄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番茄灰霉病的病果发生期多出现在定植后20-25天,3月底第一穗果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初进入盛发期,以后随温度升高,放风量加大,病情扩展缓;第二穗果多在4月上旬末开始发病,4月底至5月初进入发病高峰;第三果在第二穗果发病后15天开始发病,病果增至5月初开始下降

番茄灰霉病大发生的关键因素:一是低温持续时间过长,低温是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北方节能日光温室中,温度长期偏低,日均温在20℃以下,持续低温易诱发灰霉病。二是持续高湿是温室番茄灰霉病大发生的关键,北方节能日光温室中湿度居高不下,平均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有的甚至接近100%,很易诱发灰霉病。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表明:在一天中,相对湿度大于90%持续8小时以上,灰霉菌就能完成侵染、扩展和繁殖;生产上一天的高湿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只要有带病幼苗,很易造成番茄灰霉病严重发生或流行

防治方法

温度开始升高时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覆盖大棚、温室的薄膜最好选用紫光膜,早扣棚烤地,保持薄膜清洁。高垄栽培膜下暗灌,加强肥管理,防止植株早衰适当控制,发病田减少浇量,必须浇时,则应在晴天上午进行,且量要小。及时摘除病病叶、病果和病枝,带出田外,集中深埋,切不可乱丢乱放。

大棚采用高温烤棚,7~8月高温季节密闭大棚15~20天,利用太阳能使棚内温度达到50-60℃,进行高温消毒

在定植前、缓苗后10天,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洒防治。定植前对幼苗喷洒50%腐霉利可湿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倍液。

保护地从定植到盛果期前,番茄处在易感染灰霉病的环境中,通过改变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生态防治。一是低温期采用夜间加温的方法,提高大棚内温度,缩小昼夜温差,减少叶面结露持续时间。二是合理通风降湿,使棚室远离灰霉病的发病条件。提倡采用农用空调器进行升温和排湿。把棚室内相对湿度高于90%持续的时间缩短至6小时以内。天棚温达33℃时开始放风,使上午温度保持为25~28℃,下午保持20~25℃,相对湿度保持为60%~70%。一般日落后应短时间放风,当温度降至20℃时关闭通风口,使夜温保持15℃左右。早春则根据棚室内温度回升情况,掌握通风时间,控制,采用滴或膜下灌。浇应在晴天上进行,浇后马上关闭通风口,使棚温升到33℃,保持1小时,然后迅速放风排湿;3~4小时后,若棚温降至25℃,可再闭棚升温至33℃持续1小时再放风,这样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发病。

可以用50%腐霉利可混粉剂800~1500倍液或25%啶菌思唑乳100倍液,均匀喷施,预防灰霉病的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幼苗。

期防止落落果时,常用2、4—D蘸,结合蘸加入杀菌剂,在已配好的保保果液中,加入0.1%的50%腐霉利可湿粉剂或50%异菌脲可湿粉剂,充分混匀后,再进行或涂抹。也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m对2~3kg,摇匀,用毛笔涂抹柄或用液蘸,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番茄抹处理后的效果

果实速膨大期是番茄灰霉病高发期,应注意防治,此间如遇有连阴雨,气温低,隔7-10天1次,可有效地防止灰霉病的发生和流行防治时应注意改进喷技术,提高防效。每次喷前把番茄的老叶,叶,病叶,病,病果全部清除,以减少菌源基数,并利于植株下部通风透光。

要周到,施时抓住3个位置:一是中心病株周围,二是植株中下部,三是叶片背面。做到早发现中心病株及早防治。大棚前檐湿度高,常先发病,应重点喷。要注意保护剂和治疗剂混施,达到预防治疗效果,可用以下杀菌剂成配方进行防治

2.1%丁子·香芹酚600倍+41%杀菌王1500倍液;

16%已唑·腐霉利800倍液+50%绿亨6号800倍液;

30%嘧霉·福美双800倍液+50%绿亨6号800倍液;

45%异菌脲1000倍液+80%乙蒜素1500倍液;

80%嘧霉胺异菌脲2000倍液+3%中生菌素1500倍液;

21%过氧乙酸300倍液;

50%烟酰胺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

50%嘧菌环胺分散粒剂1500倍液+70%代森锌可湿粉剂800倍液;

25%啶菌恶唑乳1000~2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粉剂400~600倍液;

50%腐霉利可湿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800倍液;

番茄打老叶

2%丙烷脒剂1000~1500倍液+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00~1500倍液;

50%乙烯菌核利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

40%嘧霉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800倍液;

50%异菌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25%啶菌恶唑乳1000~2000倍液;

30%福·嘧霉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800倍液;

26%嘧胺·乙霉威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

50%腐霉·百菌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

40%嘧霉·百菌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

30%异菌脲·环己锌乳900~1200倍液;

50%异菌·福美双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

50%多·福·乙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

65%甲硫·霉威可湿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锌可湿粉剂600~800倍液;

21%过氧乙酸剂1000~1500倍液;

2×102孢子/g木霉菌可湿粉剂600~800倍液;

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天左右喷1次。在配制液时,针对病情的发生情况酌情选用剂,在病害较轻时,注意选用保护剂,少用治疗剂;在病害零星发生时,要注意加入治疗剂。

在温室内,最好选用烟剂,可以用下列剂或配方

20%腐霉·百菌清烟剂200~400g/亩;

3%噻菌灵烟剂250/g亩+10%百菌清烟剂200-400g/亩;

10%腐霉利烟剂300/g亩+10%百菌清烟剂200-400g/亩;

25%甲硫·菌核净烟剂200~300g/亩+10%百菌清烟剂200~400g/亩;

傍晚熏烟,视病情隔7-10天1次。

也可于傍晚用1.5%福·异菌粉尘剂1kg/亩。26.5%甲硫·霉威粉尘剂1kg/亩,3.5%百菌清粉尘剂+10%腐霉利粉尘剂喷粉1kg/亩。视病情隔7-10天防治1次。

保护地首选烟雾剂或粉尘剂,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生产上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和越冬茬栽培的番茄应于10月中旬至11月注意防治灰霉病。由于灰霉病易产生抗,用时必须注意轮换或交替及混合施用,以利提高防效.防止产生抗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