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符合常规的香料实验 却产生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品

时间:2018-11-25 09:10:18 来源:食天下作者:卤肉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我这个研究餐饮技术的好者,经常被朋友们戏称为是“野路子”的代表人物,也可能和我天生左撇子关系,不走寻常路似乎是我的一个独特嗜好。

平时总是喜欢那些“正统”“正宗”的概念,总想在大家都在走的路上另辟蹊径,去找一些人迹罕至的风景。

于是,就有了之前很多奇思妙想的实验,有的确实不靠谱,而有的还真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用在经营上,得了不错的口碑。

当然,创新的前提是对于餐饮调味食材、香料等基础知识一定要有一定的把握,在扎下了根的基础上,才去发挥创新,可不是啥也不懂去天马行空哟!

现在看到我的文章的都是朋友,是朋友就有资格得到我们的真诚,给大家分享些至少我们证明过是有价值的东西,也算是一种态度

之前我们开店主做陕西小的时候,我就把学到的陕北凉皮在红凉皮、麻将凉皮的基础上又做了几个别人没有过的,甚至中西结合的品种,把它形成了一个独有的系列,让大家惊艳了一下,让我这“野路子”显了一下身,但这个略微复杂些,以后咱再说,再说现在也不是做凉皮季节

我就给大家说说我在做夹馍的卤方面做的一次实验。

我在延安向好兄弟的母亲学小的时候,拿到了一个卤的方子,回家试做后,感觉是中规中矩,因为我延安那兄弟家的卤,是有着一锅老的,没有这个沉淀,总是不好达到那个效果的。

后来我就琢磨,怎么能在没有老情况下,让自家的卤迅速达到出香的效果呢?

为了这个目的,自己开始研究资料,偶然在一本清代食谱发现一个6味香料的老卤配方,但它的香料配比和我们一般的认知是有出入的,尤其是丁香的使用是大大不符合我们的认知,我们看现在的香料配比资料,说到丁香都是点到为止,绝不可多,多了会毁一锅

但这个配方里的丁香竟然是主料,天哪!不是这老前辈们写错了吧!但前看后看又不像是写错了,可是这6味香料都是出香的,我分析也可能是在有前提的条件使用的。

几经斟酌,我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法来做实验,就是在卤使用双料,这6味做提香为1号,之前我们用着的卤做赋香压异为2号,虽然其中有些香料是重合的,但不同搭配不同作用,各干各的活儿。

而提香为了避免香气太强发,只使用有限的时间就捞出,之后的时间可以让香气融合。

于是在我这个“野路子”的人的豪不顾章法中,进行了几次试验,没想到大家品尝都反应这样卤出的有一股别具一格的清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好就是硬道理

后来我又经过几次调整,把提香不动,感觉前辈们那么配肯定有道理,把之前我们使用的料进行了一些增减,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配方,后来也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回客众多。

把这个配方分享给大家,也许很多的配比和您之前学到的常规不一样,但您别急,有时间可以试验一下,效果说明一切。

自然夹馍卤配方

20

香料

一号:丁香10克,桂皮10克,八角8克,砂仁8克,椒8克,小茴香5克

二号:蔻6 八角10 小茴香10 椒12 香叶6 桂皮10 果10 良姜6 芷5 山楂10 甘15 陈皮15 干椒13

切块后用冷浸泡,然后用火缓缓加温,挤出残留液,撇去表面不断浮出的泡沫,将近开时关火,把块捞进中,根据加入的量,加入调料,20的话,建议400克炒好色,菇老抽100克,红曲米50克调,(色、红曲米、老抽结合调色)食等其它调料适量调味添加。

2号正常使用,可以用3次,卤一般大块的卤制一个半小时。焖两个小时,具体灵活掌握。

1号香料每次只放进去半小时就捞出,第3次味淡些之后可以和2号一同使用后丢弃,再换新一轮料

最后还是关键一点,掌握原则,具体发挥,灵活运用为上!

自然美食侦探社-美食圈的江湖派 探索分享朋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