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处方 苓桂术甘汤加味

时间:2018-08-24 14:29:39 来源:土家苗药作者:眩晕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陈某,女,45岁。2018年3月20日初诊。诉晕2天。患者于前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晕,未予处理。因值夜班未能正常休息,次日晨起晕加重,视物转、恶心、不能活动、动则眩晕加重、恶心欲呕。因既往有“颈椎病”史,在当地门诊予正骨及理疗一次,症状稍缓。中午回家后眩晕仍作,恶心加重,呕吐2次,呕吐物中夹少许痰涎。闭目静卧症状可缓,不敢稍动,异常来诊。平素食凉即胃脘不适。刻诊见:晕、视物转、恶心、舌淡有齿痕、苔薄、脉沉细等症状。闭眼时可触及双眼球震颤。

诊断:眩晕(脾阳不足,痰饮上泛)。

治则:温阳健脾,降逆化痰。

处方:苓桂术甘加味:茯苓30g,桂枝9g,炒术12g,炙甘6g,泽泻9g,清半夏9g,生姜6g(自备)。2剂。煎服,每日1剂,煎取汁300ml,分2次温服。

服1剂后,晕、视物转已不明显,2剂后痊愈。嘱其清淡饮食注意休息,自服理中丸以善后。

眩指眼或眼前发,晕指晕甚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转,二者常同时出现,称为眩晕。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转不定,或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历代医家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做了很多描述,有“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等。中医认为天属阳,阳主升主动,夜晚属阴,阴主降主静,若经常熬夜脾胃阳气易损;加之过食肥甘厚味,进一步伤害脾胃功能。脾主运化湿,脾胃阳气受损,脾运失司则液不运,聚而为痰饮,变症丛生。

本例患者,眩晕,呕吐痰涎,舌淡,有齿痕,平素食冷胃脘不适,辨证为脾阳不足,痰浊上泛,治当温阳健脾,降逆化痰。《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和之”,故选温化痰饮的基本方苓桂术甘。患者恶心,呕吐,夹有痰涎,“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主之”,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生姜入胃,和胃阳,消痰饮;茯苓健脾,杜生痰之源。站立不稳,视物转,“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主之”,故加泽泻以利

苓桂术甘出自《伤寒论》。其治病的病机为脾阳不足,痰饮内停,与苓桂枣甘、茯苓甘及五苓散等共同组成《伤寒论》“苓桂剂”,是刘渡舟教授治“气病”基础方,后世又归纳为苓桂术甘八症:咳喘、吐、悸、利、痞、眩、、肿。痰饮为阴邪,变动不居,故症状可遍及全身:痰饮停失宣肃,则咳喘;痰饮停胃,胃气上逆则呕;痰饮上扰清阳则眩晕……虽病变多端,杂乱无序,总以脾阳不足、痰饮内停为要。

笔者在临常用苓桂术甘加减治疗喘息支气管炎、咳嗽、眩晕等辨证属脾阳不足、痰饮内停者,均有良效。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