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绝名扬天下,为何南京人没有早茶时间

时间:2018-08-10 17:36:32 来源:点陌文旅作者:南京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武汉人把叫“过早”,广州人叫“早”,虽说南京人的小很丰富,可在大多数南京人的三餐中,早餐的仪式感最弱。那为何南京没有早文化呢?记者采访了早经营者、饮食文化专家以及文化学者,解析城市特点

有“早文化”的内涵:名扬天下的秦淮小

在省内。扬州、镇江、泰州等城市有名气的早馆不少,人们很乐意时间顿丰富的早餐,而秦淮小可以从早卖到晚,却没有可以留出早时间

经营小笼饺、什色点心的永和园点社;经营素干丝、鸭酥烧的奇芳阁;经营葱豆腐脑的六凤居、鸭烧麦的蒋有记经营赤豆酒粮元宵。麻团的莲湖糕团店……南京城市史专家薛冰在《饥不择食》中曾说:“民国年间,夫子庙一带馆多达数十家,明里暗里相互竞争,点遂越做越美,且各有拿品种。天长地久,点小竟喧宾夺主成为某些馆的主业。”

南京小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相当的讲究,“单子、锅贴、糕团难免有些干噎,所以在上世纪40年代还是‘秦淮四绝’的时候,就形成了一干一稀的特色。”南京餐饮商会秘宋佳玲说,那个时代人们真有闲暇时间,可以为了一碗、一钵干丝“”出一篇文章。永和园门前伫立着的朱自清和俞平伯塑像更是最好的见证。

缺天时、缺地利:年轻人越多,早文化越退步

秦淮名小很兴盛,为何没有成就今日南京早文化呢?

宋佳玲认为,这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因为工作节奏与生活习俗不同的人越来越少了。“南京是座容的城市,大家的生活习俗都不一样,老南京舍得时间楼里点壶子、来碗干丝, 而北方人更愿意短平食物,像大饺。”作为古都,南京城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产物。在作家叶兆言的新《南京传》里谈到了南京历史上几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徙。叶兆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时)南京城内就更多了,聚集在这里的南渡北人,数量几乎与当地人口相差无几。这些人的实际存在,大大改变了本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年轻人口涌人南京,加速着城市的步伐。宋佳玲说:“不是大家不讲究, 而是时代变了,人也变了,所以早餐习俗也在变。”

业内人士看楼:是当今南京中老年人的社交场所

安乐园是南京经营早很有特色的一家老字号,1995年经营早餐开始,20多年的时间里,培养了一批固定的早消费人群

“现在的中老年人都是刚退休没多久的,他们有经济基础,见识、消费习惯、眼光都与过去不一样了,他们很潮,跟着社会走, 而且社交活动意识也更强。” 安乐园总经理严正渝认为,对这部分南京人来说,早馆也已不是单纯的场所,还是社交场所。严正渝说,安乐园平时以中老年人为主,而双休日、节假日以家庭为单位的较多。“如今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父母和子女分居,周末一家人相聚一起一顿早,早形式上来说,时间更富裕,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还不多。”

南京特色:早不盛行,下昼儿倒是不少

南京大学教授余斌在《南京味道》回忆,南京人的早餐似乎是“改革开放”以后搞活起来的。严正渝也说,安乐园开始卖早餐是从1995年才开始的,刚开始品种少,顾客也相当少。“2000年,我们从广州请来一个师傅做广式点心,学习广式早,品种也渐渐丰富了。”

如今名扬天下的“秦淮八绝”也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秦淮小主要是各色子、烧和千丝这三类。到1986年,秦淮风味小研究研究开发了‘秦淮八绝’。”

武汉人把叫“过早”,广州人叫“早”,而南京小是从早卖到晚,南京话里更有“下昼儿”一词。“夏日天长,午睡起来后,南京人惯常要下昼儿。”下昼儿,就是下午的点心的意思

南京城市史专家薛冰在《饥不择食》中介绍了南京人常的一些下昼美食:“外婆的下昼儿,有时是一碗小馄饨,有时是一块酥烧,有时是一碗豆腐脑,有时就是一块金刚脐。

如今,南京的小品种越来越丰富,“秦淮八绝’不光早上可以,中午能,下午更是能

文章来源于江苏广播电视报 据《金陵晚报》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