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关店10万家,净利却高达38%,这个品类到底有没有未来?

时间:2018-07-19 14:22:21 来源:博闻财经作者:烘焙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近几年,烘焙行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互联网不断的迭代演变、新零售的出现、消费场景的拓宽、消费者群体的扩大,烘焙行业所占市场容量逐渐增长。

如今市场规模已达到2000亿。然而这么大规模的市场,却没有出现如星巴克一般的行业巨。并且去年关店超10万家!

01

甜点一年减少10万家,但客单价却增幅最高!

店铺数是餐饮品类的晴雨表。

从美团点评的店铺收录数来看,面甜点店铺数排第二。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年都在走低,从年初的65万家一路下行,到年底变为55万家,全年减少10万家。

从订单金额增幅角度看,饮品店同比增长255%,面甜点同比增长161%。

从客单价来看,小餐、饮品店、面甜点等轻餐品类在走高,其中面甜点单价涨幅最高,2017年单价为49元,比2016年贵了7元

一边是一年减少10万家门店,一边是客单价一路走高,与此同时,星巴克、喜、奈雪还纷纷跨界入局。面甜点的市场到底是怎样的?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在新的消费升级浪潮席卷而来时,烘焙产品仍将是餐饮品牌实现变革的桥堡,是门店俘虏新中产的抓

他说:“十年、二十年前的糕店,往往是社区颜值最高的商铺。到糕店里面买糕的人一定是这个城市、乡镇里最时髦的人,而且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的那些人。

可以说,中国的第一代消费升级,就在糕店里诞生。当下消费升级新浪潮下,烘焙同样承担这样的功能”。

02

2000亿+的烘焙业,30年来迎来两次大爆发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2000亿+的产业,几乎是新饮+咖啡产业的总和。在迎来大爆发前,已经沉淀了近30年。

我们多方调查走访,整理出一份烘焙江湖的品牌“谱系图”:

在历史上,烘焙产业迎来两次金时代:一次集中在90年代,一次是当下。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台湾人开始把先进的烘焙技术和服务理念引入内地,开启了上百平“连锁店”颠覆二十平夫妻档口店的先河。

> 1992年的上海,台湾人罗田安创立了克莉丝汀糕。最鼎盛时期在全国开了1200余家店,员工多达1万余人,并且于2012年在香港上市,被业界称之为“烘焙第一股”。

同年,25岁的罗红在兰州创办了好利来糕世界,以“前店后厂、现场制作”的新模式推出各种样式新颖的糕,一炮打响后1994年进军东北,速占领了吉林、辽宁和龙江等市场。

> 1999年,历经上海面糕点业各式新老店后,台湾人蔡明融握家乡父老凑起来的,创立了自己的“宜芝多”,虽然入局不算早,但最终在上海谋得一席之地。

这一年,家中排行老大的面师刘群立开始创业,一年后拿着借来的10万块在郑州任砦北街开了第一家“福晶园”,现在他在郑州拥有20多家糕店,每天还在琢磨“怎么糕卖得更好”。

> 2000年,连续创业者朱鸿昌收购了有5个小作坊的皇冠糕店。接后还遇上过前任老板欠薪、店里没有原料,后来把皇冠改造成自选超市式的专营店,最终红遍武汉

以上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随后,2003年韩国SPC集团旗下的巴黎贝甜,和新加坡的面新语进入中国。2005年CJ集团旗下的多乐之日进入中国。2007年台湾著名烘焙品牌85℃在上海开出内地首家门店,以一线城市为主要战场。

中国土生土长的连锁烘焙品牌国外品牌开始一较高下……

再后来,随着2012年后的餐饮业剧变,“三高一低”和味蕾挑剔下,烘焙业迎来“新混战”。

·多乐之日和巴黎贝甜在向二三线城市下沉中进展缓

·克莉丝汀上市后连续迎来亏损;

·味多美、宜芝多、罗莎、皇冠固守所在市场;

·而85℃和面新语则陆续传来北方市场关店消息。

与此同时,电商烘焙品牌21CAKE和幸福西从南北崛起。

、奈雪“+软欧模式跨界分一杯羹,在年轻人更喜欢的消费场景里,欧或切片糕变成“打卡”发朋友圈的高颜值单品。

而数万家个人私房烘焙市场里,冲出的“网红品牌”开始布局线下店。比如郑州的朱迪小铺,2017年在新地标海汇中心开店,切入小众精英,65块/份的饮品依然很受欢迎。

悦每刻糕创始人郑献中跟我们交流:“括85℃、元祖、克莉丝汀、宜芝多在内的台湾烘焙品牌进来,对内地烘焙业完成启蒙。好的烘焙一直集中在上海和长三角,国际焙烤展也一直放在上海办。但这两年,行业格局正在重心转移”。

03

新崛起&新危机,“跑不出全国品牌”受制于这3点?

让很多烘焙品牌品牌小龙馆一样难以走出区域市场的因素,还有很多。

1、创始人基因

随着一线城市房租、人力、食材成本持续猛增,一些更懂当地消费口味的区域品牌迎来了崛起。

但不少创始人的专业技术基因,让他们离操作间太近而离市场太远,也不善于团队管理品牌推广,加上家族企业基因让团队换变难,大多局限于区域市场。

2、代理制。

很多品牌为了速占领市场,下沉二三线时选择代理制,但往往存在“失控”。

有业内人士指出,面新语在某城市的关店,其实跟代理人有很大关系。本该选址轻餐饮所在负一楼,为追求逼格选在一楼入口,万达店则开在金街上;后来单月做七八十万时,又因为个人原因给关了。

3、模式制约。

虽然烘焙业保持着38%左右的净利润,但绝大部分资金都要砸在后端工厂的设备和冷链配送上。

我们注意到,面新语上海来福士店过了晚八点半开始打折销售,而0penoven往往在19点就卖空了。

“资本如果给奈雪2个亿,按200万开个店的话能速开100个店;但给了烘焙品牌,可能先用来砸供应链,优化废损率问题”,曾负责烘焙选址开发的王俊飞总结。

04

跨界打劫&资本助推,或许是新突破点

破局的关键点,或许是越来越多跨界者的介入。

比如电商烘焙和私房烘焙的兴起,在电梯广告朋友圈对消费者心智的普及,比如奈雪等新饮带动的“+软欧”对于年轻人的新场景普及,被视为拉动增长的“加速器”。

杨清华对此抱乐观态度:“喜、奈雪和电商烘焙们的进入,增加了新的消费场景,背后又有资本推动普及市场会更

大家喜欢饮并不意味着星巴克没人喝了,在烘焙业也同样如此,大家一起做反而加速了品类的新增长。

很多面店推奶盖拉动了销售,而盲目跟风者又被洗牌,市场完成了迭代”。

新消息显示,奈雪的跟面新语达成战略合作,即将进军新加坡市场。再加上区域市场中的重庆沁园前年被太古集团收购,这也许都是未来行业的变量信号

正如56 Bread创始人梁卫东所言:看起来你是在中国品牌,实际上年轻消费者是在拿你跟全世界所有优秀品牌比较。所以,无论你在二线还是四线城市,你的竞争对其实都在一线。”

新入局者们动作频繁,正倒逼很多传统烘焙品牌主动升级场景、产品和营销。这或许就是烘焙业新的转折点!

(来源: 万联商汇、餐饮老板内参)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